什么叫县聘人员编制-什么叫县聘人员

“县聘人员”是指由县级政府或部门招聘的非在编工作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但不是正式的公务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通常由地方财政承当。

县聘人员一般从事教育、医疗、文化、社区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他们可以通过竞聘或考试等方式取得工作机会,然后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的员工。

县聘人员的特点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能够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同时,由于他们是聘请制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和优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力和服务质量。

县聘人员和聘用人员一样吗

通过考试招聘的人,享事业编制。也就是县上统一聘用的临时合同工。

县聘人员:由于编制数量的控制,县区基层事多人少,工作力量不足,又不能随便增加编制,也不能超编进人,唯一的方法,就是招聘使用编外人员。由县人社局统一聘用,县财政统一供给,分配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人员,被称为“县聘人员”。也就是县上统一聘用的临时合同工。

使用自定、自筹编制的,则全是合同工,这和“县聘人员”一样,都是编外管理,体外循环,不能进入体制内,和正式职工一样使用正式编制,更不能提拔使用,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之后,就不会再有什么自收自支编制,更不会有自定自筹编制,统一都是合同工,也不会再和使用正式事业编制的人员一样对待,更不能自由流动,不会晋升管理职级,纯粹属于合同管理,按合同规定执行。

县聘人员属于非正式事业单位编制。其工资来源是当地县委县政府通过其系统内部的收益进行核发,同时其住房公积金及社保等相对较少。属于一个县里的编制,比如医院,学校、营业厅之类的编制都是可以算作县里编制,但是县里的这种编制是不能跨区域的。

事业编制有哪几类:

1、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又称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全额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中待遇最好,也是最稳定的,如证监会,银监会待遇比照公务员标准,也许将来也能转成公务员;

2、差额拨款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差额事业单位非常多,包括报社、电台、学校、邮局、医院、市政等部门,因为这些部门的创收能力有限,必须得到政府的补贴;

3、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说白一点就是为了以后变成股份或者国企做准备,已经改了的有公汽之类的事业单位,将在几年内变成企业化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