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有什么部队驻地-浙江常山有什么部队

浙江常山并没有部队驻扎,浙江省内有很多重要的部队驻扎地点,例如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如果您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助,请随时告知我。
浙赣会战的时间和经过:第三战区节节抗击敌军
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日军以四个半师团的兵力,从奉化、余杭开始向我进攻。二十四日,日军到达武义、金华、孝顺、兰溪、建德等地区。这时,敌人判断我金、兰守军似已逐次撤退,无抵抗企图,决定向衢州猛烈追击,迫使我军决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针对敌人的凶猛攻势,对浙东几处要地的作战,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各部队对来犯之敌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五月二十七日,敌陷龙游,我金、兰守军愈形孤立。我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向进犯金华之敌进行阻击后,二十八 日,我放弃兰溪,二十九日放弃金华,向北山转移。第二十 八军在富春江方面,第八十八军在义乌、苏溪镇等地进行游击战,对敌后方兵站、运输线进行袭扰破坏,予敌后勤运输线以沉重打击。
第二十八军第一九二师沿新安江阻击敌人,坚守寿昌。第二十一军第一四六师在大小长山与敌进行激烈战斗。该师独立工兵第八营,在一个步兵营的掩护下,突进兰江东岸,设置障碍,埋设地雷群,破坏公路、铁路。五月二十八日上午,敌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触雷毙命。
五月二十九日,敌第十五师团沿铁路西进。三十日,敌第二十二、第十五师团及河野旅团集结于龙游及其以南地区。
敌第三十二师团攻陷寿昌后,与敌第一一六师团之一部连结,进出于衢江北岸的峡口、杜泽、莲花镇一带。敌小薗江旅团也向龙游移动。敌各部逐渐完成进攻衢州的准备。
与此同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积极部署,充分备战。我第四十九军暂编第十三师在北界镇;第二十五军第四 十师在大洲镇、石室街附近;第七十四军在湖山镇、溪口街、黄坛口一带;第四十九军主力在衢州以西招贤镇附近;第八 十六军在衢州;第二十六军在衢州西北浮河村、芳村镇一带;第二十五军在寿昌以西夺大同镇、上方镇一带,准备包围歼灭进攻衢州之敌。我军按计划以衢州城为核心,吸引敌人,官兵们斗志高昂,摩拳擦掌,誓歼敌军,保卫国土。
五月三十一日,从南昌方面东犯的敌第十一军一部,渡过抚河,向东南方向猛烈进攻,与进攻衢州之敌东西呼应,企图打通浙赣铁路线。
军事委员会判定日军旨在破坏各国际机场,作有限的进攻。为了避免我主力部队作不必要的损耗,蓄积力量,待机捕捉战机,重创敌人,遂命令第三战区避免与敌在衢州附近决战。第三战区接到命令后,即变更部署,于六月三日令第八十六军仍继续守备衢州,吸引敌人;战区主力则撤离铁路正面至南侧山地,一部撤至北侧山地,准备在敌沿铁路突进时,出其不意,分断截击。
我第八十六军(欠第七十九师)为获得战区重新部署的时间,力保衢州,与敌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在与优势之敌激战四天四夜后,于六日由南面突出重围。
六月七日,敌陷衢州后,其第二十二、第十五、第三十 二师团继续西进,相续攻陷江山、玉山、广丰。十四日,敌陷上饶。
在南昌方面,敌第十一军于五月三十一日沿浙赣路东犯,以配合敌第十三军的作战。敌第三十四、第三师团及今井、井平两个支队渡过抚河右岸。我守抚河的第七十五师及江西保安纵队,对由抚河东进之敌岩永支队节节抵抗。敌第三师团南下攻陷临川,敌第三十四师团由宜黄、崇仁南进。
六月六日,军事委员会急令第九战区赶调第七十九军、第四军、第五十八军,先后投入攻击已陷临川之敌第三师团,以策应第三战区的作战。第三战区以第一百军会同第九战区友军会攻临川,日军不得不转用第三十四师团增援第三师团,抗击我各军,并向南攻陷丰城、南城,以减轻我对其第三师团右侧背的威胁。敌续与我各 *** 战于上述各地及宜黄、崇仁一带,后敌又转用第三十四师团于进贤、东乡、鹰潭等浙赣路东段与岩永支队联合向东进犯。敌平野支队与海军配合,在鄱阳湖东岸登陆,陷瑞洪,继续东进,相继攻陷进贤、东乡。
六月十六日,敌陷鹰潭、贵溪。
敌东西对进,至七月一日,在横峰会合,浙赣路全线打通。
浙赣线被敌打通以后,第三战区根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对部署作如下变更:战区主力第七十四军、第二十六 *** 移至衢江南岸之峡口、仙霞岭一带及广丰、上饶间信江南岸至汪二渡之线,归第三十二集团军指挥,其任务是阻敌南犯,确保浙闽边境及浦城要地,并派出有力部队对占领浙赣线之敌,袭扰游击,消耗、牵制敌人。
第十集团军指挥第二十五军、第四十九 *** 进衢江南岸遂安、古市地域,确保云和、松阳之线,阻敌南犯,并向占领浙赣线及丽水之敌袭扰游击。
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一军之第一四六、第一四七师配合常山、华埠一带的第一四五师,向占领衢州、江山、玉山、贵溪、寿昌之敌进袭,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南犯,掩护主力转移。
第二十五集团军指挥第八十八军和暂编第九军在浙赣线金华至杭州段、富春江东岸及浙南地区展开游击战,不断袭击牵制敌人,策应战区主力作战。
上述部署在六月中、下旬先后调整就绪。在广大战场上,我各个部队四处出击,并配合地方武装,破坏铁路、仓库、撤运物资,使敌人抢获物资的东运计划受到扰乱。我军在沙溪及信江两岸击溃敌三个联队,获重大战果。
七月底,日本大本营鉴于破坏机场的目的已基本达到,再加上到处遭受我军的打击,消耗大,战线长,固城守点,兵力捉襟见肘,有深陷泥淖之感,于是作出了东西背进后撤,确保金华、兰溪一隅和抚河西岸及南浔路的决策。
敌纷纷东向金华、西向抚河逐步撤退,经过沿途各市、县、乡镇,一逞愤退之恨,疯狂掠夺骚扰,残害人民。我军民同仇敌忾,协力追袭,敌人损失难以计数。
在撤退过程中,敌第三十二师团一部曾北犯,以掩护浙赣线撤退部队,与我第一四五师在常山、华埠交战;上饶之敌第二十二师团北犯郑家场,与我第一四六师交线;我第二 十六军在上饶以南土官桥、坑口、冷滩与敌激战,予敌第二 十二师团以重创,敌被迫败退上饶。敌第十五师团之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东撤,攻占了仙霞岭,经我第四十九军第一○五 师奋力反攻,于八月九日收复仙霞岭。浙南方面之敌虽于七 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先后攻陷瑞安、遂昌、松阳等地,但被我第八十八军、暂编第九军两面夹击,遭受损失,退向金华。
八月底,敌第十三军各部退缩金华、兰溪一角之地;敌第十一军放弃临川,退过抚河,据守西岸及南浔路之线。浙赣战役至此结束。
此后,我第二十五军调赣东南城;第一百军调归驻临川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指挥,守临川抚河东岸。第十集团军指挥第四十九军、第八十八军驻衢州,与金华、兰溪之敌相对峙。
浙东丽水、温州也相继收复,仍归浙江保安司令部所属部队守备。第一四六、第一四七师与守备开化、常山一带的第一 四五师,归还第二十一军和第五十军建制。
第七十四军、第二十六军先后调回第九战区。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于九月由福建建阳迁回江西上饶。
浙江省(78.6%沦陷),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264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
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全省沦陷面积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6%。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嘉善县(1937年11月1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天台县(1945年6月29日沦陷)。
扩展资料
杭州湾反登陆战:打响浙江抗战第一枪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于是,日军总部决定改变策略,开辟新的战场,在杭州湾北部登陆,采取迂回包抄,以威胁驻守淞沪的中国军队。
10月底,日军第十军陆续进入中国海域待命,并派遣舰艇游弋于平湖至金山嘴一带海面,发炮轰击,图谋进犯。
11月3日晚,原驻防县境的中国军队第六十二师奉命调往浦东,仅有第六十三师三七三团第九连调驻白沙湾东司城,第五十五师炮兵营第三连驻防新兴镇以东到全公亭一线。
就在接防部队尚未完成部署之际,日军乘虚而入,组成3个登陆队,于11月5日凌晨乘大雾,在全公亭、白沙湾、金山嘴沿海一带偷袭登陆,由此打开了侵略浙江的大门。
家住独山港镇海塘村的全文金当年亲眼目睹了日军登陆的那一幕。“那天早晨,天蒙蒙亮,雾特别大,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跟父亲像往常一样去海边抓海蜇。
刚走到海塘边,突然发现雾茫茫的海上密密麻麻停满了架着大炮的大船,船上挂着日本的旗子,我们拔腿就往回跑。”没过多久,日机就开始轰炸,全文金跟家人开始往村外逃。
“鬼子上岸后一路烧杀抢掠,村里有些人直接被枪打死,有的被烧死在屋子里。”对于全文金来说,这是一场永生难忘的劫难。逃难途中,他和家人躲在一个洞穴里,外面盖上稻草。
“我3岁的妹妹吓得不停地哭,为了避免哭声被鬼子听到连带其他人遭殃,我母亲只得把妹妹紧紧搂在怀里,最后可怜我妹妹被活活闷死了。”回想起那凄惨的岁月,87岁的全文金老泪纵横。
从独山港码头沿海塘向西几公里,便到达全公亭。亭中静默耸立着一块青石残碑,上刻“侵华日军登陆处”。
碑后的几行小字,无声控诉着日寇的侵略罪行:“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晨,日军在白沙湾、全公亭一带登陆,当地驻军奋起抵抗,壮烈牺牲百余人,日军侵占后,屠杀百姓500余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勒石铭记,以志不忘。”
这场反登陆战的惨烈超乎许多人的想象。“日军当时动用了150多艘舰艇登陆,而当时杭州湾沿线的中国驻军已经奉命调往上海战场增援,这里长达数十公里的海岸线仅仅只有3个连防守。”
平湖市史志办副主任郭杰光告诉记者,当时几百人的守军既无重炮,也没有像样的工事,抵抗拥有飞机大炮的数万日军,“兵力悬殊实在太大。”
激战中,守卫的许多士兵壮烈殉国。当中国军队第63师顶着日军的炮火,冒雨跋涉,到达全公亭至金丝娘桥一线增援时,沿岸的守兵已伤亡殆尽。
在全公亭,第378团二营与敌军展开激战,全营伤亡三分之二。在金丝娘桥,师长陈光中亲率第373团英勇阻敌,战至深夜,官兵伤亡过半,第187旅少将旅长李伯蛟阵亡,成为最先牺牲在浙江抗日战场的将领。
6日凌晨,第79师进入阵地阻击进犯的日军。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向我军防线发起猛烈冲击。尽管79师防线长达几十公里,兵力不足,装备很差,但是将士们从容应战,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在随后十多天的分散阻击战斗中,除了守卫部队外,当地百姓也英勇抗敌。就在日军登陆当天,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哨发现敌情后,该哨事务员朱希文率领哨兵10多人,在迷雾中开枪抵御,全部牺牲。
在新仓,62师补充连会同该镇镇长,统率武装壮丁,奋力抵抗。当地缉私营16名盐警在新庙北半里许与敌军遭遇,开枪狙击,战斗中有15名警士阵亡。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使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尸横沙滩。
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后,淞沪战场态势急剧恶化,中国军队被迫全线西撤,太湖南走廊被日军打通,直接导致上海、南京和杭州等重大城市的失陷。
“在这场可歌可泣的阻击战中,中国军民面对敌军的兵力火力优势,浴血奋战,作出了极大牺牲,给了入侵日军以一部分杀伤,一定程度上延缓和阻滞了日军进攻的势头,对淞沪主战场中国主力部队的西撤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穿过历史的硝烟,78年后,我们来到这片浙江军民曾经浴血奋战的海塘。眼前早已不是曾经的泥泞滩涂,浙北最大的粮食码头耸立在海岸旁。凭栏远眺,万吨巨轮不断进出,码头之上一片繁忙。
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是众多先烈们的铮铮铁骨。我们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将永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用自己的双手,继续捍卫中国的和平与尊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沦陷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杭州湾反登陆战:打响浙江抗战第一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