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的种类有哪些方面-课程评价的种类有哪些
课程评价的种类主要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综合评价等。定量评价主要通过计算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性评价则通过视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则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是将各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的种类如下: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
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目标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课程评价的内涵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诊断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为缺少先决条件的学生设计一种可以排除学习障碍的课程与教学方案,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内容的学生设计一些发挥其长处并防止厌烦和自满情绪的学习方案。诊断性评价可以在课程与教学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在课程与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安置;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确定造成对补习性的辅导毫无反应以及一直反复出现的学习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
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也称“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时所进行 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 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结果评价”,是在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与形成性评 价相对应,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
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主要是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内部评价,也称“内部人员评价”。课程开发者为评价主体,课 程实施者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和测验等手段对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鉴定,其主要用于形成性评价。
外部评价,也称“外部人员评价”。它的评价主体不是课程开发者,而是除课程开发者之外的人员。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成果和学生学业情况的测验而进行,着眼于课程实施结果对教育目标所达到的程度, 其主要用于总结性评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