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缓下剂是什么意思-中药缓下剂是什么

中药缓下剂是一种用以医治便秘的药物,通常由大黄、芒硝等成份组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润肠通便、软化粪便来改良便秘症状。中药缓下剂可以口服也能够外用,但需要在医生指点下使用。中药缓下剂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腹泻、腹痛等,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视察本身反应并及时就诊。
中药的喝法.
千百年来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治疗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中药的服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中医对中药的煎法和服法均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恰当掌握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中药的煎法是指煎药方法。煎药方法历来受到人们重视,清代名医徐大椿曾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煎药用具:前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锅煎煮,因有些药物用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则通用砂锅、砂罐,价廉而且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2)煎药用水:用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自来水或蒸溜水为宜。用水量视药量大小而定,一般以漫过药物一寸左右适宜。入煎前最好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需要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如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一般需急火煎,煮沸3—5分钟即停火,再焖10分钟左右即可,否则过火可能丧失药效。如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茎一类药物,一般须慢火煎,乌头、附子宜慢火煎1小时,中间不加水,可减低毒性。
(4)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15—20分钟左右。但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又有较特殊的煎法。
先煎:如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泥沙多的和质轻量大的药物,如灶心土、茅根、竹茹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汁代水煎其它。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
包煎: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种子类药物宜布包煎,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刺激。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也可研粉吞服或单煎服用)。又如难于煎出气味的羚羊角、犀角、应切成小片另煎2小时取汁服(亦可水磨汁或锉成细粉服)。
2、中药的服法。服药是否合法,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1)服药量:中药一般每天一剂,病情严重的,如急性病发高热等,可以考虑每天服二剂。慢性病可以一剂分二天服,或隔一天服一剂。每剂药物一般煎二次,有些补药可煎三次。每次煎成药汁250—300毫升。可以分煎、二煎分服,也可将两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分2—3次服。
(2)服药时间:一般来讲宜在饭前约一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治症疾药宜在发作前二小时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
(3)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宜温服。服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药后还需温覆避风,使遍身持续地微微有汗。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丸、散、片等药剂,除有特别规定外,一般都用开水吞服。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