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人员参照什么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参照什么管理

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工作,通常参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这些法规对事业编制人员的招聘、考核、提升、调动、辞职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规定了对违规行动的处罚措施。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规定,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事业编制人员。
参公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单位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事业编制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与公务员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在职务晋升方面没有公务员上升空间大,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
公务员招考时,看公务员职位表,一般用人单位那块没有标注“[参照管理]”就是公务员编制,反之则是参公编制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参照管理全称叫“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这些被管理的人员就叫参公人员。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
1、编制上的区别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
2、名称上的区别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
3、待遇上的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首先,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按照公务员管理制度执行,这类单位具有有一定执法作用和部分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
其次,参公单位是介于普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之间的,参公单位享受的工资待遇,各类福利,退休金等等均与当地公务员一致,但是编制依旧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公务员的行政编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