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管委会招聘考什么内容-苏州管委会招聘考什么

根据我的搜索,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招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素质测试、专业知识测试、面试等。其中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知识测试则考察应聘者对特定领域的知识掌握情况;面试则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不同职位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请您仔细浏览招聘信息并准备好相应的温习材料。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想报考开发区管委会?你需要了解这些
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已经向全社会蔓延,往年大量吸纳就业的各类民营企业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考虑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或者类似的体制内单位。各级公务员考试已经非常成熟,从报名到放弃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让你尽享被学霸碾压的快感,国企相对容易一点,但是水比较深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聪明的打工人开始瞄准开发区管委会,比公务员小众,比国企正规,特别是,据说工资还不错。但是,正因为小众,你真的知道你考的是什么吗
一、开发区管委会是什么
开发区名目繁多,简单数一下,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 旅游度假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跨境经济合作区、 保税区、 保税港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等,而且,每个省份还都不一样,真的是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类开发区一般都有一个管委会,字面理解,就是负责管理这片开发区的机构,大面上,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种类型,这个就重要了,这决定了你考上后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一是政区合一型开发区。实际上就是开发区和所在市、县、区、镇等等行政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说起来复杂,从考试的角度就简单的多,想进这样的开发区管委会,就一个办法,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内部的正式员工都是公务员。典型的政区合一型开发区就是天津的滨海新区、浙江的杭州高新区。除了滨海新区这个从开发区直接转成行政区的特例,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分辨是不是“政区合一”,看他们的名字里面有没有括号,比如杭州高新区,正规的写法一定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代表它既是开发区管委会也是滨江区政府。从求职的角度,考上这里的机会跟考上公务员没太多差别,甚至还更难,因为开发区一般都是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核心区,优质企业的集聚区,待遇和机会相对冷门公务员岗位会更多一点。
二是派出机构型开发区。这类是当下国内开发园区的主流,全国大约80%的开发区都是这种管理体制。一般上说,这类开发区管委会是所冠名的市政府、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比如苏州工业园管委会,是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广东江门新会经开区管委会,是江门市新会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等等。挂名派出机构,机构性质就大有讲究了,有公务员单位性质的,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甚至还有企业性质的。如果报考这类开发区管委会,一定要把招考简章认真读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性质。如果是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性质,然后招考又不是全省全市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可以断定就算进去了也不会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那么在这里面的正式工作人员到底是什么身份呢说不清楚,游离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员工之间,有些地方把他们纳入事业单位职员管理,有些地方则认为是纯粹的企业身份。那么,这样的开发区不推荐考非也,恰恰是这样带点瑕疵的“体制内”,才给了普通人争取的机会——学霸都去考正经的公务员去了。你想,开发区一般是地区经济高地,在这里的正式员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他们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的,没准就是隔壁上市公司的董秘,接触层面和提升机会比正儿八经的体制内一点也不差。但是,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正式员工,你没看错,除了正式员工,管委会里至少还有十几种身份待遇的人员,他们对外统称开发区工作人员,开发区管委会可以说是我国所有体制内机构中工作人员性质最为复杂的单位,没有之一,这个在下一节再细说。
三是企业主导型开发区。这类开发区大多没有管委会,或者管委会同时加挂一块企业的牌子,由企业(开发公司)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开发区管理等。国际上以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如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就是由裕廊开发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国内早期的开发区大多采用这种体制,如最早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就是由招商局集团开发管理。但是,因为涉及到政府职能对企业的让渡和赋权,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越来越多的开发区放弃了企业主导,目前仍由企业管理的开发区,知名的也就只有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了。这类开发区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的招聘,就是很正式的国企或者私企的招聘,里面的工作人员,也自然是企业人员身份。
二、管委会里的各种身份
管理体制决定了工作机制,上一节简单说明了一下开发区的分类,是想对不同开发区的用人机制做个归纳:政区合一型开发区新进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公务员,企业主导型开发区则是企业人员,最为复杂的,就是派出机构型开发区,总的来说,派出机构开发区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公务员。不管是公务员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性质,开发区管委会里面一定有公务员。基本上,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中层以上领导都是公务员身份,如开发区某某局的局长,管委会的副主任等等,这些领导一般是由管委会所在市委或区委直接任命。
二是事业编。一般开发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设立时,都有上级编办批复设立的文件,即三定(定部门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文件,根据文件,每个开发区管委会都会有若干数量的事业单位编制人数。这些事业编一般在开发区建区初期就瓜分完毕,时至今日,大部分事业编也都成为了开发区各部门的负责人,新入职人员很难再分一杯羹。
三是正式工作人员。开发区范围和职能都在不断拓展,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原有的事业编也都占满了,再招新人,该怎么给别人定位呢为此,全国的开发区管委会都开展了一项人事制度改革,即全员聘用、档案封存、同岗同酬。实际上,就是告诉新人们别去纠结你是什么身份,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这也就是上一节所说的带点瑕疵的“体制内”,平心而论,与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职员身份的管委会员工相比,日常待遇没有差别,但是,在往后的晋升空间上会有不同,特别是涉及到跨区域、部门的调动,有没有编制其实是决定性的。
四是管委会聘用人员。这类人员就复杂了,有行政执法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安全生产协理员、医疗保障协理员、养老救助协理员等等。光协理员的种类根据负责事务的不同就能分出十几个来。另外,还有入村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统计员之类。去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今年开展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还有临时性的普查员。总的来说,这类都属于管委会聘用人员,日常待遇与前三类差别较大,具体收入还要以各单位的招考公告为准。发展前景也是因地而异,有些管委会会从协理员中择优遴选正式工作人员,有些则完全没有类似渠道。
五是直属企业人员。开发区管委会作为事业单位,无法直接开展经济活动,一般都会设立直属企业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早期的开发区直属企业往往是开发区的融资平台,是园区大量实体资产的持有者,并同时担负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管理等职能。优秀的开发区直属企业如张江高科、东湖高新等都成为了上市公司。这类直属企业的工作人员,名义上是企业员工,实际从事的往往是管委会交办的各项任务,例如招商引资、园区管理、企业服务等。在工作性质上与正式工作人员差别不大,日常待遇则比聘用人员要高一些。
三、报考建议
整体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开发区工作,自然是最优先的选择,其次是事业单位考试,这样进入单位后都有明确的身份,在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上较为明确。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报考各地开发区同岗同酬的正式工作人员,虽然没有相关身份,但是在日常工资待遇上与前两类差不多,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排在第四位的选择是直属企业人员,在都没有身份编制的前提下,去管委会直属企业能够接触到开发区经济工作一线,得到更多的锻炼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人脉。最后的选择是管委会的聘用人员,其中,协理员优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对相关专业业务的学习和实践能让你更清楚基层单元的运作方式,机关工作经验也会给你下一次公务员考试带来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