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什么可以进政府单位-考什么能进国家单位吗

为了进入国家单位,你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通常情况下,你需要具有相干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能。例如,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公务员或政府职员,你可能需要具有学士学位,并且在相干领域有一定的经验。你还可能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来证明你的能力。
不同的国家单位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建议你在申请前仔细浏览其职位描写并了解所需的资历和要求。
什么专业适合考公务员
1、法学类专业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招收大量的法学类专业人才,不管是政府还是公检法部门都需要法学专业人才。所以,法学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有大量的岗位。
招录单位:公安局、发改委、检察院、法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铁路公安局、长江航运公安局等。
2、语言文学类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英语专业都是现在很热门的专业,尤其很适合女生学习,因而每年报考的人都比较多,往往是女生想通过成人学历报公务员的首选专业。
招录单位:政府、办公厅、海事局、邮局、公安局、水利部、统计局、银保监会等、街道办、新闻传媒中心。
3、计算机类专业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各个行政单位的办公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维护人才,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有序运转。计算机类专业目前是就业率最高也是薪资极高的专业。
招录单位:政府、档案局、网信办、公安局、税务局、通信管理局、海事局、海关、邮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气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
4、管理学类专业
推荐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招录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中心、统计局、城管局、计生局、财税局等。
5、财务管理或会计学
招录单位:税务局、发改委、中央办公厅、海事局、铁路公安、审计局、统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
注意:以上信息均为手动整理,相关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汇集整理,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谢谢!2022年及2023年招考信息如有变动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高顿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专业适合考公务员的主要内容,祝大家考编顺利,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单位。更多内容咨询,请登陆高顿公务员考试网。
普通人能考进中央部委。
只要走好这五条路,进入国家部委,改变命运不是梦:
一、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是俗称的"国考",是国家各部、委、总局招考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竞争非常激烈,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部分职位更是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者有其他要求。一般每年10-11月份组织招考。这是普通人进入国家部委最普遍的方式。
画堂雅宴
113粉丝
关注
普通人想进国家部委不知道方法?这五种途径助你达成所愿
画堂雅宴
2020-11-05 11:04
关注
国家各部委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单位,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去的,那么普通人究竟怎样才能去呢?
只要走好这五条路,进入国家部委,改变命运不是梦:
一、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是俗称的"国考",是国家各部、委、总局招考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竞争非常激烈,要求也比较高,一般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部分职位更是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者有其他要求。一般每年10-11月份组织招考。这是普通人进入国家部委最普遍的方式。
二、参加中央机关公开遴选
遴选,主要是面向全国符合条件的省以下公务员和选调生组织的,一般是选拔副处长职务和三级调研员及以下职级职位。这种遴选既有年龄限制,又有基层工作经历限制,需要同时符合相关条件才能参加。
三、参加中央选调生招录
中央选调生仅招录极少数985高校应届毕业生,比如: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同济等。一般都是保密进行,不公开发布信息,只在招考学校内公布。同时条件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要求是中共党员,同时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其中一项以上。必须为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25周岁以下,硕士30周岁以下,博士35周岁以下。这些条件不是一般学生能达到的。
新录用人员要下基层锻炼。录用后,不分配部门,不定岗位,统一到基层单位或一线执法部门锻炼,其中在乡镇机关锻炼至少1年。
1 年试用期满合格转正定级,不合格取消录用。
2年基层锻炼期满进行全面考察,合格的安排岗位,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调任各部委
这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调动至中央机关各部委工作,普通人就不要想了。
五、转业安置到各部委
每年国家军转安置主管部门,会给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管理的在京企业事业单位,下达一部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这些单位接收安置一部分军转干部,主要是一部分高级军官和少数团以下军官。当然想进国家部委也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首先要符合在京安置条件,具体政策可查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的相关规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