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学校最早是什么时候建的-夏朝的学校最早是什么

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证明夏代建立了学校,由于最早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的出现是在封建社会时期。但是,一些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学校遗址,这表明在夏代之前,人们已开始在学校里学习了。因此,可以说夏代首创了一种教育制度,并且有可能设立了学校。
中国最早的学校
中国最早的学校是在五帝时期,在当时被称为“成均”和“庠”。
五帝时期的学校主要是用来进行军事教导、某项行动前的动员和举行祭祀。五帝时期之后,夏朝诞生,学校开始有了最基础的雏形,分别叫“序”和“校”,“序”是贵族教育场所,“校”为平民教育场所。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之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
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之为“书院”、“书堂”、“私塾”等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