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什么实验说明记忆的重要性-桑代克的什么实验

桑代克的著名实验是“猫和迷宫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将一只猫放在一个复杂的迷宫中,并通过嘉奖或惩罚的方式训练猫找到出口。这个实验展现了学习的进程和如何通过强化来改变行动。
形状知觉实验是什么?
桑代克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训练他们判断各种形状、大小图形的面积。首先,对象接受预测,要求估计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解他们判断各种图形面积的能力。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训练对象。
最后,对对象进行两种测验,一是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27个曾在初测中使用过的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只是提高了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他们对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
形状的特征分析
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形状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对物体形状特性的认识。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它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桑代克的联结说被称为
猫走迷笼实验
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小猫放入一个装有开门设施的迷笼(如下图)中,把食物放在笼外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然后观察并记录小猫在笼子中的表现。
结果发现,小猫刚刚被放进去时,想用爪子直接抓取笼外的食物,但没有成功。接着便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逃脱的冲动,竭力想“挤”出笼子。它在笼中乱叫、乱抓、乱跳,在一系列盲目、紊乱的行为之中,偶然触到了开门的设施,逃出迷笼并取到食物。
当第二次将小猫放入迷笼中时,它虽然仍旧表现出类似于第一次的多余动作,但大多是在靠近开门设施附近活动,而且逃出迷笼所需时间比第一次短。
经过多次重复后,小猫明显地表现出在迷笼中错误、盲目的动作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的趋势,以至最后一被放入笼中即可触动开门机关,逃出并得到食物。
这表明,小猫通过不断尝试,已经完成了一个开启笼门的学习。
扩展资料
桑代克主要贡献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借用大量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概念来建立他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说。其结论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使他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3)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他的学习心理学是以“联结”一词贯穿始终的,所以他自称为“联结主义者”。其联结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讲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因此将完全客观的参照系与他的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
他所提出的学习规律在提法上也与早期联想主义心理学者有所不同。主要缺点表现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具有机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把它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毫无疑问,桑代克是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尽管他的很多见解引起人们的争论和反驳,但是他的学习理论在心理学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的效果律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主题,至今仍有人为验证效果律和强化的作用,而埋头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工作。
虽然在桑代克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模式,但他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参考资料:
桑代克的联结说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也是将传统哲学教育心理学转化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人,被尊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定义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一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1.经典实验:饿猫打开迷笼实验。
桑代克在迷笼内设有某种开门的设施。关在笼里的饿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开启,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笼外放置的鱼。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更快地打开门。多次尝试错误后,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行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动物通过试误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这一学说被称为“联结一试误说”
2.“联结一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S一R)之间的联结。所谓联结指外界的刺激引起了个体的某种反应,如外界的鱼(即外界刺激)引起猫的注意,迫使猫通过多次试误学会了打开笼子的开关,学会打开开关就是个体所做出的反应。可见,人和动物学到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都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6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