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表达了什么主题-西厢记表达了什么

《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该作品以故事、人物、细节等方面表现出了爱情、婚姻、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主题,并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寻求。
具体而言,《西厢记》通过主角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表现出爱情的执着和坚韧。同时,该作品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公平性,和对女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西厢记》还通过对各种人物性情特点的表现,探讨了人性的仁慈、邪恶、狡猾、虔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西厢记》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深入的人生哲学,它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寻求。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内容
《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西厢记》叙写了张生爱恋莺莺最后又负心抛弃她的故事。作者非但不谴责张生反而称赞他的“始乱之,终弃之”为“善补过”,并宣扬美貌的女人都是“尤物”,这种论调受到后人的非议。
直至《董西厢》,故事的主题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维护封建的夫权一变而为赞美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宣战。到最后的《王西厢》,崔张二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私下结合,更是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
西厢记创作背景: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
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6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