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职业教育哪些国家盛行

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四个国家。在这些国家,职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们都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且提供多种职业教育情势,包括学徒制、短时间培训课程、职业学校等。这些国家还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谁帮我写一下1000字的时事论文

试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危机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此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是否是扩招直接造成了就业难的现

状。围绕就业危机这个问题,笔者试图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以求为解决这个问题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1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2007年有60%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特别是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突出的特点有:(1)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就业渠道不畅,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3)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4)供需差别大,岗位增加36%而学生增加130%,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5)薪酬逐年降低,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二、大学生就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高校扩招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呈大幅度的增长。尽管我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每年都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工作岗位。但是,增长的岗位的数量仍远远满足不了就业的需要。所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是不容置疑的原因之一。

尽管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育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心态等问题。但是,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不足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国外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非常盛行,这是除了高考之外的对于学生进行分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从宏观上来讲,一个国家兴旺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但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将学生推进大学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一个国家的振兴更需要的是国民各司其职,不仅需要一部分大学生,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以及其他技术性人才。我们传统上的技校似乎应当是承担这一责任的,但是由于公众认识上的不足,以及中国人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技校很难实现对相应部分学生进行技术培训的需求,过去的几年技校甚至呈现出萎靡的局面。因而,目前就业

的现状就呈现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生没有工作。另一方面,我国却有着几十万人的高级技术工人(高级蓝领)的缺口。这

里面的反差不能不说是扩招(或者说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在这个语境下二者基本含义应当是相同的)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所以,高校人数的控制以

及培养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的建立是解决就业危机问题的根本性的途径之一。

2.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以法学专业的设置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法学专业为冷门专业,后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法学专业迅速地热了起来。到现在全国设有法学专业的大学已经不下几百所高校,其中不乏一些原本是专业的理工科院校,甚至一些医学院和林学院。这些地方的法学专业的设置,不仅使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远远超出了公检法部门的需要,而且也使法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这势必导致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使得多数学习了法学专业的学

生最后从事的职业与法学无关。这不仅意味着法学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体现了盲目设置重复专业的恶果。出现法学专业类似现象的专业还有很多,为

了能够优化专业设置,国家和高校应当对这样的专业进行优化合并,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该专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

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而且公务员的考取率很低,所以难以成为解决就业的主

要途径。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在这些就业途径中,网络的潜力最大,也有望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所以,为

了解决渠道不畅的问题,应当从建立更为全面迅捷的就业网站入手。争取建立能够在全国范围至少全省范围内的人才需求网络。

(二)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期望过高

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态问题。这种心态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大学生多数愿意集中到大城市就业,而对于农村甚至中小城市都不感兴趣。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从理论上说应该让学生深入农

村或中小城市帮助这些地方的发展。但是,中国多数学生考大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命运,要到大城市生活。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北京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件,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因为在北京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宁可在北京以偷自行车为生,欺骗家里说自己在北京的一个机关工作,也不愿意到其他地方找工作。所以,这方面的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才能够解决。而且,这是一举两得的措施,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人才不足的问题。第二方面是大多数学生只愿意从事白领工作。而对于有些似乎是“没面子”的工作,宁可在家待

业也不愿意去做。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是民众传统上的轻民心态的体现。中国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似乎就是有了大出息的体现,在这样的虚荣心的推动下,有时高校毕业生是“被迫”对工作挑挑拣拣,认为做了一些不够体面的工作就不如不做,所以培养学生“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方面对工资水平的期望过高。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60%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其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2.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这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中,主要集中于理论学习,而对于实践经验非常缺乏。这需要学校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同时更要对学生的求职进行必要的训练。

3.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陌生,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水平,也要求教师对于自身

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的更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解决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对于高校来讲是第一生命线,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高校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来进行思考,以推动高校就业的发展。对于体制性的问题,一个高校是没办法解决的,但是可以针对其他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努力。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途径方面

高校应当积极洞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要盲目地跟风,从长远发展的需要来扩大或压缩专业的招生规模,这样对于减小本校的就业压力有着非常

大的益处。而对于就业途径的问题,学校要充分重视就业渠道的拓展。在设置就业网站之外,要主动出击,充分寻找就业的机会并提供给学生。这样对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水平、求职技巧方面

这个方面需要学生和高校共同努力,在教学水平上要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推动教育水平的提

高,这是提高高校学生竞争力的根本。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则要求高校重视求职技巧的训练,通过开设课程和讲座,以及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求职等方式

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心态方面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则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这是一项最为长远的工作,也最为困难,但又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它是学生形成良好就业心态、解决就业供求矛盾的关键。另外,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加以重视。如: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由意志,不要为了学校的就业率而将学生强制地推到其不愿意、不适合的岗位上。不要为了学校的整体就业率,而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总之,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作为高校和社会,一定要深入研究这些原因,制定可行的对策,这对于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女 18岁,中专毕业 想出国留学,可以吗?哪个国家好!

学历通胀在韩国难以缓解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观念的固化、就业市场的失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1、教育观念的固化:在韩国,学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的象征。因此,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把追求高学历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这种观念导致了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使得大量学生涌入高等教育体系,从而造成了学历通胀的现象。尽管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但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并非易事。

2、就业市场的失衡: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并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培养出的大量毕业生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许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低学历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高学历者由于数量过多,竞争激烈,也面临着就业困境。这种就业市场的失衡使得学历通胀问题在韩国愈发严重。

3、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韩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顶尖大学,而这些大学的招生名额有限。为了进入这些优质大学,学生们不得不通过激烈竞争,提高自己的学历。韩国的补习文化也十分盛行,许多家长愿意为孩子的课外补习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加剧了学历通胀现象,也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

解决韩国学历通胀的措施:

1、教育体制改革:韩国政府应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比重。通过增加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大学等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引导学生多样化选择,减轻对传统大学的过度竞争。政府还可以鼓励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2、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质量和地位,使之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优选。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师资力量,更新教学设施,优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

3、打破补习文化:韩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打破补习文化,减少家长和学生的学历焦虑。一方面,加强对补习班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补习班过度盈利;另一方面,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家长和学生相信,通过正常的学习途径,也能取得好成绩,实现人生价值。

建议去澳大利亚,理由如下

1.英国现在大学声望普遍不好,国内人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英国大学=野鸡大学的看法,而且英国大学学费较贵

2.美国 好大学不容易上,而且学费较高

3.俄罗斯 光头党盛行,安全无保障

4.新西兰 气候寒冷

5.韩国 伙食难吃,而且韩国人不是很喜欢中国人

6.日本 地震频发,不安全

所以推荐你去澳大利亚,可以关注下 阿德莱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