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哪些不诚信的时间

我不了解您所指的具体情况,请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以便我能够为您提供更准确的回答。

生活中有哪些习惯的人,通常都不怎么讲信誉?

信誉是一个人能够受用一生的无价之宝,也是我们自古以来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人处世如果不讲信誉,那么就难以在世上有所成就。无论是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抑或是对自己言行的约束上,我们都应该有信誉、有诚信。

古时候就有曾子杀猪立信的正面典例:

古时候有个叫曾子的人,他的妻子有次想要去赶集,孩子哭着闹着要一起去。他的妻子哄小孩说:你听话别去了,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等她赶集回来的时候,看到曾子正在准备杀猪,赶忙阻止说是哄孩子的玩笑话。曾子说:你骗了孩子,他以后就不会再信任你了。说完就把猪杀了。

诸如此类古今中外关于信誉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或许是虚构的但也有很多真实发生的事情。

且不论故事的真实与否,但这种宣扬诚实守信品德的理念,却是真实的。

信誉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一生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准则和行为习惯。

对于讲信誉的人,我们自然喜欢跟他们相处,但我们又该如何判断那些不讲信誉的人呢?一般不讲信誉的人,通常都会有以下6种习惯。

01 不遵守约定的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就是要遵守约定的时间。尤其是当约定的时间是由你主动提出来的,那么就更应该遵守时间。

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人非常喜欢不遵守时间,很多时候他们对此并不会过多在意,因而也不会跟你解释为何会迟到。

一般来说会有这种习惯的人分两类:

一类人是习惯性不遵守时间;一类人是故意不遵守时间。

故意不遵守时间的人,是因为有其他目的,比如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故意摆架子刁难等。有的时候这是一种谈判的策略,但不会经常如此。

而习惯性不遵守时间的人,往往都是不怎么讲信誉的人。换位思考一想,

一个连约定时间都不会遵守的人,他还能遵守空口无凭的约定吗?

02 面对他人不够坦率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习惯性掩饰自己的弱点,以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这类人喜欢在他人面前弄虚作假,常常用一些虚情假意的话语来敷衍他人,实际上这种行为反而会降低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好感度。

一个面对他人不够坦率的人,往往都不会有太高的诚信可言。

简而言之,一个明明自己做不到,却又不敢坦率承认的人,你会愿意跟他有过多来往吗?

坦率之人往往可以给人一种正直、诚信、真诚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增加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赖度,以放心跟其进行合伙等事宜。

因而坦率的人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走向成功的机会,得到他人的信任。

03 常喜欢为自己的失误辩解

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失误都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有些人却非常喜欢为自己的失误辩解,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就罢了,他们还会把失误的原因归结于其他因素上。

这类人通常的表现就是:功劳是自己的,失误是客观的。邀功的时候他们非常积极,问责的时候他们要么就是沉默逃避,要么就是诸多辩解,总之错误都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

像这样的人,你不要期望他能够有什么信誉可言。如若事情顺利那还好说,可一旦出现了失误,他会找各种理由来推诿辩解。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尽量不要跟这样的人多深交。否则万一事情发展不顺利,你可能会承担所有责任。

04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话

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没有凭据的口头承诺,但那也算是一种约定。

如果我们做了承诺,不管是否有凭证,那么都应该想办法兑现。这是一种诚实守信的表现。即便你拼尽全力还是没能兑现承诺,但对方知道你为之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过于怪罪于你。

而不讲信誉的人,通常喜欢用空口无凭、我开个玩笑而已等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言而无信。

这种说话不算话的人,即便你跟他签了纸质协议,他们也可以找到各种方法来逃脱责任。

与其跟这类人纠结没有兑现承诺的责任,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跟对方过多交集。

05 时常撒谎以牟取私利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不得不撒一些谎,以维护他人的尊严、保护他人的隐私或者顾及他人的情绪等。

我们喜欢将其称之为善意的谎言,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你会发现这类善意的谎言往往都是基于为对方着想作为出发点的,但是有一类人他们撒谎的目的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类人通常都是不怎么讲信誉的,比如有时候他们会撒谎说客户的报价过低以此来跟上级要到更好的政策,然后转过头又对客户卖高价,自己从中牟取利益。

像这样为了自己私利而撒谎的人,诚信两个字在他们眼里是不存在的。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习惯于以私利为核心的人,是不太可能会讲信誉的。

或许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虽然他们暂时没有跟你有利益的瓜葛,但不排除未来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也会坑你一把。

所以敬而远之是明智的选择。

06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世人常把圆滑作为一种本事、能力来对待,但实际上过于圆滑之人通常都不会有太大成就。

诚然,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也会喜欢那些喜欢、欣赏自己的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作用,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喜好定律。

因此,我们适当有度地对他人表达赞美之情,通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社交效果。

但是过度赞美或者不合时宜、无凭无据的赞美,则会给人留下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印象。

而那些习惯于此道的人,往往不会太讲信誉。

因为他们常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连自己的底线原则都可以违背的人,你还能指望他遵守你们之间的约定吗?

赞美要适度,但不能违背原则,这才是能力。

写在最后想要在人际交往时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我们就需要把信誉两个字放在首位。

讲信誉、有诚信的人,就算短期内不会有太明显的成就,但往长远来看却能够更容易获得成功。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个人是不是讲信誉的人,在相处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看清楚。即便你再怎么假装,也终究逃不开时间的磨练。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需要培养自己遵守时间、坦率待人、勇于承担、言而有信、大公无私和做人做事有原则底线的习惯,那么你就能够打造自己的信誉资产。

有信誉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遇。

有诚信、讲信誉的人,会是一个正直无私、心底坦荡之人,也是能够获得成就的人。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

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

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

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

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2、《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3、齐襄公言而无信

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连称问齐襄公:“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正是西瓜上市季节,齐庄公一边吃瓜一边说:“明年吃瓜时派人替换你们。”

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时替换的要求。齐襄公十分振怒,平静下来之后,对送瓜的人说:“他们要想回来,在等一次瓜熟吧。”

同年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便在贝丘(一作沛丘)打猎,因受到野猪的惊吓,从车上掉下来摔伤脚,而且还将鞋子弄丢。

齐襄公回去后,责令管鞋人费(姓氏不详,名费,一作茀)去找鞋,费找不到,齐襄公就抽打费三百鞭,打得皮开血出。费走出来后,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齐襄公受伤。

便率领徒众袭击齐襄公的住所。公孙无知等人在宫门口遇到费,并把费劫走并捆起来。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暂且不要进去惊动宫中,惊动宫中就不易攻进去。”

公孙无知不相信,费便解开衣服,让他们查验自己的背后的鞭伤,公孙无知便相信费的话。费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请求先进宫去。费进宫后,立即将齐襄公隐藏到门后。

过了一会儿,公孙无知等人恐其有变,于是率众进去。费与宫中侍卫、齐襄公宠臣攻击公孙无知等人,但没有取胜,费等人全部被杀。

公孙无知进入宫中,在床上杀死孟阳,说:“不是国君,样子不像。”公孙无知一眼看到齐襄公的脚露出在门下边,于是将齐襄公杀害,而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

4、陈太丘的故事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这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简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

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5、食言而肥

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

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季康子说:“武伯该受罚吃肉!

因为我国接邻敌国,我们不能陪同君王同行,从而不能参加这次远行,武伯你却觉得在外奔劳的郭重肥胖。”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

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