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别差异包括哪些方面-幼儿个别差异包括哪些

幼儿个体差异是指在相同年龄阶段内,幼儿间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别差异:男童和女童的生理特点和行动表现有所不同。

2、 智力差异: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而有些孩子的智力发展较慢。

3、 身体发育差异:不同孩子身体发育速度不同,体型也有差异。

4、 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有些孩子更善于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较强;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5. 兴趣爱好差异: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喜欢艺术类活动,有的孩子则喜欢科学实验等。

6、 行动习惯差异:有些孩子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来培养好的行动习惯。

每一个幼儿都是唯一无二的,他们在生长和发展过程当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教育中应当充分尊重和理解每个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特长。

幼儿园如何开展个别差异教育

个别差异教育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取代的唯一性。因此,实施个别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制、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 一、个别差异的表现 个体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目前,通常用与学习关系密切的能力倾向表示个别差异。它们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智力和已有的知识;成就动机及相应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本文主要探讨智力和学习风格上的个别差异。 (一)智力的多重性及其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首先表现在先天形成的差异上。先天差异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智能优势类型的差异。霍华德6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冲破了狭隘的一元智力观的桎梏,开阔了我们认识个体差异的视野。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领域,但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把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智能组合。“人与人的差异,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 不同个体的智能组合存在差异,而就同一个体而言,其自身的多种智能发展也存在差异。在智能发展中,加德纳就指出,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独特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每个个体都有其相对而言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如有的人显露过人的“音乐天才”,但在逻辑数理领域的能力表现却处于弱势。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充分尊重幼儿智能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性。“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是多元智能理论赋予我们的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理念。 (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 个体差异还表现在后天形成的因素中,学习风格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 ①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如声音、光线、温度等),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道的偏爱。

②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③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主要表现为独立学习或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均反映了他们各自在学习领域的心理机能,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长处和不足。例如,视觉型的学习者长于通过视觉接受信息,但其不足是难以接受听觉指导;相反,听觉型学习者长于通过听觉接受信息,但可能会视而不见。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个体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风格并不是一种恒定的特征,而是被认为随着学习环境或教学过程中的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来弥补学习者学习风格上的不足。 智力和学习风格都代表着重要的个别差异变量,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这些差异。 二、教师在个别差异教育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进行个别差异教育就是要教师针对每位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风格以及习得的知识技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兼顾全体幼儿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要通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观察和反思,通过与幼儿及其家长的交谈来全面地了解幼儿。在了解幼儿的强项和弱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倾向。为了使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个性得到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不同的优势智能领域,允许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表现。例如,可以让不善言辞的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当然,教育要关注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扬长”之外,还要设法“补短”,即通过取优势领域的“长”来弥补弱势领域的“短”。例如,有些幼儿擅长音乐却不擅长运动,教师在组织运动活动时可以配上音乐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信息呈现方式上,我们可以从R61Riding等人(1998)的研究中得到启示。他认为只有当信息以个体所偏爱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时,个体才能学得最好。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呈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言语、图片、听觉等。要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途径是采取适合个体差异的信息呈现方式。但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在接受和表征信息方面的能力和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且各有优势和劣势。例如,言语型者在言语方式条件下的学习占优,表象型者则在图片方式下的学习占优。 尽管采用纯粹的言语呈现方式是可行的,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学习风格,教师应适当采用其他呈现方式或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 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老师最好能运用图文结合或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幼儿的需要。 (二)评价方式 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幼儿园进行个别差异教育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现出个别差异性。从《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1、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费尔德曼和加德纳都认为,人在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评价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潜力时,应为其提供不同领域的材料和信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独特的智力组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不存在所谓“差生”和不适合教育的儿童,只存在不适合儿童的教育。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发现和识别每个儿童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以长补短,长善救失,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全面发展。

2、展示儿童的优势。“展示”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重要评价思想。加德纳及其同事创建了“光谱教室”让儿童在与有趣、丰富而具有多种挑战性的材料的复杂互动中,充分“展示他们各自特别拥有的智慧”。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教师应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看作是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教师可借此来了解、发现每一幼儿的优势领域和潜能。例如幼儿园区角布置要兼顾各个智能领域,这样有的幼儿虽然在科学常识区兴致不高,但是他拥有较好的艺术表现能力,他就可以在手工区或者绘画区尽情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优势。

3、评价凸现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例如初来园的幼儿往往因为怕吃饭慢、怕不会穿脱衣服而不愿意来园。老师就应该不做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努力接纳和鼓励幼儿各不相同的穿脱衣服的方式,只要孩子以自己的原有经验穿上了衣服,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穿衣服没让孩子们觉得为难,他们也就不会因为怕自己穿衣服而不来幼儿园。评价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日常化和成长记录(档案袋和成果展示)这幼儿亲身“体验成长的快乐”,而不是被一刀切式评价时所面临的苦恼。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因素是进行个别差异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物质环境的创设来看,在幼儿的活动室中需要开辟多个区域,在每个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在种类上体现多样性,在结构上体现层次性,从而满足幼儿对材料的不同需求。另外,在活动空间上应有所区分,由于幼儿对环境有喜静和喜动之分,因此,安静的活动区和喧闹的活动区最好能分开,从而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活动区域还应提供适当的私密空间,从而满足幼儿独自活动的需要。 从心理社会环境来看,教师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儿童轻松自然地学习和游戏。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最好用鼓励、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幼儿的表现,在指导过程中,应适时介入而不轻易加以干预。 小结: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别差异”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应该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充满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而每个幼儿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因此,教师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以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呼唤尊重个别差异的教育。

幼师怎样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下: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如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有意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平衡,具体有两个方面:

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比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另一方面,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有的方面成熟早,有的方面要到一定年龄才会成熟。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年幼的孩子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但是随着他的慢慢长大,抽象思维会有很大的发展。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从个体角度看,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上。比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从群体角度看,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他不仅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失明者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再者,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这就反应了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儿童生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1、婴儿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这个阶段是婴儿身体最快发育的时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身体比例不协调,运动能力差。婴儿的感官逐渐发展,能够辨别声音和光线等刺激。

2、幼儿期

幼儿期从1岁到3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期。幼儿的身体比例逐渐协调,能够进行简单的跑、跳等动作。幼儿的感官和运动发展促进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探索。

3、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运动和感官发展的巅峰期。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如滑梯、秋千等。他们的感官能力也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和表达外界事物。

4、儿童期

儿童期从6岁到12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的稳定期。儿童的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运动能力和协调性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能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并且在运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一)、个体差异及其表现

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

(2)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旱,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叫“人才早熟”。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各国都有。在音乐、绘画、艺术领域,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展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这些人在年轻时并未显示出众的能力,但到中年才崭露头角,表现出惊人的才智。这种情况在科学和政治生活舞台上屡见不鲜。可见,并不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智力都是早熟的。

(3)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像,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不同能力的结合,也使人们互相区别开来。例如,在音乐能力方面,有人有高度发展的曲调感和听觉表象能力,而节奏感较差;而另一人有较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而曲调感差。查子秀(1990)比较了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词类比推理、图形类比推理、数概括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和观察力。结果发现,二者在认知的不同方面并非都差异明显,而是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上思维能力差异大,如超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和数概括类比推理上发展特别突出。

(4)性别的差异

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研究发现,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性别差异。

40年代,韦氏智力表问世,使智力测验不仅能考察一般智力因素,还能测查特殊智力因素。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二)、孔子——因材施教

说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就想起孔子老先生。在孔子那个年代,他有很多的学生,比如说他有个学生叫公西华,公西华有一次问他说“我遇到了一件事,我就要去做吗?”孔子跟他说:“不行,你家里有兄弟姐妹,你要跟他们商量商量再去做。”孔子还有个学生叫冉有,冉有也问他同样的问题说“遇到一件事我就去做吗?”孔子说:“对呀,你拿定主意就立马付诸行动。”旁边有一个学生好奇怪呀,他们俩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给他们的答案是不一样呢?孔子说“公西华这个人,他生性鲁莽,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让他回家问问兄长,然后再拿定主意再去做,而冉有这个人呢,生性有点懦弱,有点胆怯,所以呢,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要让他拿定主意就立马付诸行动。这就是我们通常大家知道的因材施教。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教育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每个幼儿成长、发展的速度、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具有各自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也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

1、寻找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

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区域活动是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组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中班教材:看图讲述《好朋友》,我按照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对能力强的学习一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启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情节,并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甚至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表演;而对能力相对弱的学习二组,我采用观察法、示范法,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最终要求幼儿能观察图片较准确地讲述出故事的大体情节。这个活动中,利用幼儿间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注重日常观察,实施因材施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必需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教育。例如:班上有个名叫陆彦文的幼儿,开学初每次绘画中,总是坐着不画,我问:“你怎么不画呀!”他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对他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发现他不是不会画,而是胆小不敢动手画,画坏了生怕老师要批评,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一次,我在绘画《小兔》活动中,发现她开始画了,但画得很小,一张八开的白纸就画了一只很小的兔子,当我走到他身边时,她就用双手捂住画,低着头,我知道他是不想让我看见她的画,怕被老师批评,收画时我像往常一样一个一个地收起来,可是经验告诉我,这时侯不能去批评她,要找出她好的地方去表扬和鼓励她,对于这样的孩子,最怕老师又批评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于是,我就说:“陆彦文小朋友画画有进步了,你们看:她的小兔多神气呀!”听了我的表扬和鼓励,她高兴地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又说:“就是小了点,如果画大一点儿就更棒了!”以后,每次在画之前我就先提醒她,注意画面的安排,采取有目的地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她逐渐地能从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渐渐地她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她的绘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绘画的兴趣也增强了,能主动把自己的画给老师、小朋友看了。

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幼儿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成绩时要及时鼓励、表扬,当他受到挫折时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自信心。

3、关注个别幼儿,教育有的放矢。

我班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喜欢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爱讲话,老师叫他上课遵守纪律,他偏跑来跑去的,不仅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别的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他也不予理睬,依旧如此。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不会控制自己,总喜欢欺负小朋友,开始每天有小朋友家长来“告状”,为此我们老师也是伤透了脑筋,后来,我发现他很爱劳动,每天总争着帮保育老师洗茶杯、放茶杯、挂毛巾,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会儿就没兴趣,走掉了,而他至始至终做得非常认真。每次做完事我就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肯定他的优点、进步,并给他贴上一个小星星,让他在小朋友的心中有好的印象。他的荣誉感也很强的哟,每次给其他小朋友奖星星时,他总叫嚷着:“我也要,我也要!”根据这个特点,我趁机对他说:“如果你上课认真听,不欺负小朋友,老师就奖星星。”慢慢地他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告状”的家长少相对减少,小朋友也乐意和他一起做游戏了。

我们老师,只有了解了孩子,知道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整体教学的同时,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将整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开展“言传身教、因材施教”使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