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籍如何认定农村户口-省籍如何认定

中国的省籍是指一个居民的诞生地或长时间居住地所属的省级行政区。它通常由户籍所在地和身份证号码来肯定。不同省分的省籍代码也不同,例如,广东省的省籍代码是44,江苏省的省籍代码是32等。有些省分还有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的行政区域,这些区域也有自己的省籍代码。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省籍是由其户籍所在地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在某个地方居住,他的省籍也会被这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影响。

“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

籍贯一词就是你住在什么地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地方范围很大,通常是以县为单位。再稍大一点就是一个市的面积,再稍微大一点的就是以省为单位的面积。所以并不完全指的是一个人住的门牌号码的院落,房子的地址。

祖籍(祖根)与籍贯是两个概念。

祖籍(祖根)是指某姓发源地、始祖居住地;祖根考是从姓氏迁徙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寻根溯源地考察该姓的始祖居住地。

籍贯则指祖居或祖上出生的地方,而且从户籍上说,籍贯常常有时限,一般界定在三代之内。某人的籍贯,指其爷爷出生地,或其爷爷居住地。

也就是说,祖籍(祖根)不是籍贯。

“籍贯”,通俗地说,就是“祖居或出生地”

这个词汇,出现得并不太早。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食货志》载,魏初,高祖诏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户口不足”云云。他的意思,是要加强“户籍”管理。这大约是“籍贯”一词最早所见。“籍”,薄也,古时六寸竹简串编而成。“著于简帛谓之籍”,用于“籍贯”,指记于竹帛的“户籍”。

“贯”,本字为“毌(guan)”,义为“穿物持之也”。“贯”是孳乳字,本义是“钱贝之毌”。与“籍”成词,为“乡贯”义。白居易《答卢虔谢赐男从史德政碑文并移贯属京兆表》:“昨又请移乡贯,愿属京邑。”“乡贯”即指“本贯”“籍贯”,但更具体。

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从“文化”角度说,“籍贯”,体现了中国自古的“尊祖”传统。《诗.大雅.生民》序曰:“生民,尊祖也。”《疏》云:“祖之定名,父之父也。但祖者,始也,己所从始也。”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不忘来时路”情节。

籍贯与祖籍的区别如下: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祖籍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而不必参考母亲或外祖父的祖籍。

1.籍贯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祖籍是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

2.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祖籍通常是以父系祖先为准。

3.籍贯的认定以本人出生时祖父的情况为准,一个家族中每个人的籍贯有可能不一致的;祖籍是一致的。

大致上可以这样说,祖籍是祖宗的户籍,更加长远;籍贯是祖父的户籍,就是你出生时祖父的所在地,可能变化较大。

籍贯是写中国还是省籍贯写中国还是省

高考一般都是在户口所在地参加,与籍贯无关。但现在大部分省都有异地高考方案。

1、北京"异地高考"需要五证,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后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2、2014年起,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招生考试,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3、2014年起,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且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教育服务。

1、籍贯通常需要写省份以及更详细的地址。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通常指祖父(爷爷)的出生地。在这里,“贯”的意思是:家乡。

2、“籍贯”一词,出自《魏书·食货志》,原句如下:“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另外,籍贯在社会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身份证号码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