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如何阅读答题技巧-申论材料如何阅读
浏览申论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1. 要先理解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2.要注意材料的标题、摘要等,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再次,仔细浏览每段落的内容,并将重点部份标记出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出最好答案。
公务员申论备考:申论材料怎么读
申论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是申论考试中所要求的五大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是做好一切题目的基础,就好比盖大楼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这个大楼就很难盖起来。阅读理解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阅读申论材料。有些同学感觉申论材料很难,不知道什么东西该读,什么东西不该读,无从下手。那么申论材料到底该怎么读呢?京佳教育申论专家认为至少要搞明白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把握阅读节奏?申论试卷第一部分“注意事项”中一般会给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时间为40分钟。到底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40分钟?到底该怎样利用这40分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想明白的。一般情况下40分钟为我们阅读的常规用时,也就是大部分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用这个时间,而非一定。主要是看材料的难度、类型,以及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程度。如果你对材料非常熟悉,有可能花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如果碰到的材料你不是很熟悉,理论性特别强,那么你花的时间就会很大。有时候申论考试给的材料特别精彩,多为案例故事,有些同学就对故事感兴趣,读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申论考试,不是读小说,更不是研究文件。通常这40分钟往往不是连续的40分钟。可以把40分钟分为几个小部分,比如我们可以先花几分钟简单的浏览一下材料的构成以及大概的情况,然后对于某些事例型材料我们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和我们答题相关的内容,像理论型材料或者专家的言论等,我们要采取精读的形式,搜寻答案要点。总之就是我们要采取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第二,掌握申论材料的类型有哪些?上面我们提到跳读和精读两种形式,其实主要是看针对的材料类型。通常情况下申论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3类:理论型材料、事例型材料、夹叙夹议型材料。
首先,就理论型材料而言,主要体现为党中央的重要文件、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强调的重要论断。这类材料一般情况下我们要重点阅读,也就是要采取精读的形式。如2012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最后一部分材料就属于理论型材料:今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2001年9月20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7年7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三届道德模范评选,16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不过一般在考试中理论型材料所占比例比较少。
其次,是事例型材料。事例型材料是申论考试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往往这种材料就是通过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故事来反映一定的问题。如: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试卷材料一:“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年6月6日中午,在江南某村,一对“85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这段材料就是通过一个农村的婚庆案例来反映传统文化的问题。通常这样的材料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阅读,可适当采取跳读的形式。
再次,是夹叙夹议类的材料,就是这段文字中既有议论性的材料,又有叙述性的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就需要我们有选择性的阅读,议论性的内容可适当的采取精读的形式阅读,叙述性的材料可采取跳读的形式阅读。如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试卷材料6: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总之,要想把申论的题目答好,得高分,一定要高度重视申论材料的阅读。只有把材料读好了,读懂了,读明白了,才可能把申论的题目完成好,才可能一举成“公”。
公务员考试阅读材料如何抓住重点?
做好申论阅读的方式如下:
一、带着目的读:作答申论题目如果没有目的就好比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面对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毫无头绪。所以说“目的”很关键,那么目的从何而来,就是在我们试卷的第三部分“作答要求”当中。
我们答题时一定要带着题目当中所问的内容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始终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并且对于题目问法比较特殊或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家在审题的环节把特殊的问法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要素,然后再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这样阅读材料才会更有方向性。
二、找准关键点:关键点就是指一些比较重要的标志性词汇,比如题目让我们概括做法,那就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一些动词;如果让我们概括原因,那就特别关注“因为”、“由于”等引出原因的词,当然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像“并”、“且”、“也”这些并列连词或者“然而”、“但是”等转折词,都会影响我们找点的精准度,所以要对这些关键词熟悉并且敏感。
三、随手做标记:各位考生阅读申论材料时千万不能只用眼睛看,要充分利用起手中的武器“笔”,边看材料边做好相应的标记。而在标记的过程,我们要通过运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养成标记习惯,这样在考场上才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
四、通篇分层次:申论材料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作答逻辑的,比如较为常见的“总分总”、“分总”、“总分”、“并列”等,各位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或者是读完全篇材料之后,应该跳出零碎的要点,总体把握一下材料的逻辑,并运用双斜线进行段落逻辑划分,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大段内容,也要学会用单斜线分出不同的层次。
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一个“俯视”材料的高度,而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于我们最终书写答案要点的条理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会批注材料
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篇幅较长,如果在整个做题过程中不留痕迹,会导致在第一遍找完要点之后,脑海中的有效信息有限,还需要再重新梳理材料,寻找第一遍的要点,所以,第一步,需要学习的则是进行材料的批注。
公务员考试材料批注的方法较多,可以使用符号批注,也可以使用文字批注,需要在一开始就构建出自己符号批注的体系,这样,不断的练习,会使得我们的符号批注更加的熟练,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的速度以及准确率。比如说:符号批注法:问题可以画波浪线、原因可以画双横线、关键词可以用方框圈出、关联词可以用圆圈圈出等;也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文字批注法,将自己寻找到的要点都使用横线画出,只不过,需要在每一个要点的旁边写上文字,比如说:问题1、问题2、原因1、原因、对策1、对策2;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将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相结合在一起。总而言之,符号批注法无优劣之分,只要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在一开始就构建好自己的符号批注体系,并不断的练习去熟练的运用即可。
二、对于词、句、段的敏感度
虽然说,在公务员考试做题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是整篇材料,但是,在学习的初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将问题逐个击破。
首先,关于词的阅读,大家需要对于词的敏感度。这里有:问题词,比如说:问题、坏现象、质疑、弱点、落后、缺乏...原因词,比如说:究其原因、因为、由于、是因为、根源在于...对策词,比如说:推动、完善、促进、加强、建立...影响词,比如说:有助于、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阻碍了、违背了、损害了...。前面的这四种词汇都可以帮助我们公务员考试直接寻找要点,而还有一类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要点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进行要点的选择,那就是关联词,比如说:和、还、也、不仅、不光、虽然...但是、固然...但是...。
以上的五种词汇的具体例子不胜枚举,需要公务员考试考生们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词的积累,对于各类词的阅读敏感度,从而我们的做题速度与准确率。
当我们学完词之后就需要对于句有一定的理解,在平时做题过程中,使用较多、效果较为明显的就是首句、尾句、中心句。这里的首句一般就是位于材料的开头部分,具有总起的作用,尾句一般就是位于材料的结尾部分,具有总结的作用,这两种句子都是比较简单明显的,我们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的定位;而中心句则是一种比较有难度的句子,一般位于公务员考试材料的中间部分,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前文进行总结,同时引出后面的内容要点。
而词、句学完之后就整合为一个段落,公务员考试段落的阅读这里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就是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去更好的寻找要点以及区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定的要点取舍。
公务员考试阅读方法的学习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先对于阅读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接下来在实践中不断的运用,总结,将阅读方法逐渐的融入到自己的做题过程当中。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2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