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怎么抄材料-申论大作文如何抄材料

在写申论大作文时,抄材料是一种常见且合法的写作方式。以下是关于如何正确抄材料的一些方法:

1、 选择适合的材料:在抄材料之前,要先肯定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在相干资料中寻觅对应的内容。

2、 注意材料来源:抄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援用正确的来源和作者,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抄袭。

3、 精简抄写:不要完全复制粘贴,而是要将重要的信息进行精简概括,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 避免重复使用:尽可能避免在文章中屡次使用相同的句子或段落,以避免被认为是抄袭。

5. 尊重原意:在抄写材料时,要尊重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能随便篡改或曲解。

6、 勤加练习:通过量次实践,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抄材料能力,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抄材料并非一种毛病的方法,但要注意使用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帮助我们写出优秀的申论大作文。

申论考试大作抄材料问题

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材料可以抄,但要看你怎么抄,有的人抄出来就会得高分,有的抄出来就会分很低。不能简简单单的原文照抄。

申论大作文普遍要求“结合材料”,但不拘泥“给定材料”,也就是联系实际,而“实战”告诉我们,学会“抄”材料是写好大作文的基础,一样的材料,有些人能“抄”出“诗书气自华”的意境,有些人则是白话连连,除了有考生自身的素质因素,还有就是很多人没有一些方法和技巧,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和大家分享两种“抄”的实用方法。

一、同义转换 巧用引号增亮点

有些考生在作答中常常都是直接抄写材料,其实适当转换语言,只要意思相同,就可以避免抄材料的嫌疑,如果再适当使用“引号”,更会在几十秒的短时间内,抓住考官的眼球,增强亮点。

比如;材料表述为“文化自尊陷入困境”,抄写时即可转换为“传统文化陷入了深深的‘泥潭’”;再如“意识淡薄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即可转换为“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的‘绊脚石’”……等等。

二、缩句扩句 转变思路出新意

很多材料在表述的过程中语言比较繁琐,书面用语不够,或是语言过于简练,气势有所欠缺。这种情况下,考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应结合“同义转换”法,进行缩句扩句,进行表达。

比如:材料表述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离我们越来越远”,抄写时即可使用递进的方式加重语气,进行扩句,“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是否是中国人,这是一种文化,更是民族的精髓。”结合上一种方法,即可扩充为:“我国文化发展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但深挖文化建设的背后,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结愈发凸显,亟需全社会做一份“体检报告”,拯救民族文化的精髓。”

以上两种方法在考试中相对比较常用,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只要考生有方向、有目标地练习,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大作文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考生要有不断进取、迎难而上的信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掌握好的方法、总结实用的技巧,才是实现“高分”的前提!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申论考试中怎样抄材料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之“抄”材料:

使用同义转换,巧用引号增亮点的方法,也就是适当转换语言,只要意思相同,就可避免抄材料的嫌疑,也可适当使用“引号”。

针对不同的题型使用不同的抄法。

1)小题

①普通的概括问题、原因、影像类问题都是一次概括(即,把文章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来);②深度的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实则是二次概括(即,按照“解释概念、分析原因和影响、总结观点”的逻辑顺序地表达下来)。

2)作文

①作文的分论点要从材料里提炼出来;②分论点的论证可结合材料里的具体事例或引用材料里的部分内容。

摘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摘抄,另一种是间接摘抄。

一、直接摘抄材料

直接摘抄材料就是当给定材料中有高频出现且比较简练的词语时,可以直接作为采分点,写进答案。

例1给定材料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A市人口普查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已很普遍。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自住户准备好自己家人的证件,普查员上门时直接登记就行了,省时省力;如果是租住户,最好提供一下房东的相关信息或联系方式。另外,本次普查要求尽量入户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小区都出现了入户难的问题。

问题

请从以下材料中概括出人口普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

本段材料比较短小,考生迅速查看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人户分离”、“入户难”等语言规范直白。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其从材料中概括出来作为采分点。

二、间接摘抄材料

间接摘抄材料就是材料中没有可以直接摘抄的部分,如果直接摘抄显得很累赘,容易造成答题区域不够用,答题要点不全的结果。间接摘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采分点是少量文字时,考生可凭借语感,将其转化为更简练的答案。另一种情况是当采分点语言隐晦,或啰嗦时,考生需要揭示该问题反应的本质,才会形成答案。

例2给定材料

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日益成为资源型城市。但飞速的发展也带来了问题。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特别是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西北某资源型城市几年来累计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了10多万人,其中煤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总数的80%以上。又如,前几年东北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深陷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区内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民房达2.7万座,其中危房1.52万座,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由于资源枯竭,受关闭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市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

问题

从上述材料中简要概括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本题答题既运用了直接摘抄答案的原则又运用了间接摘抄材料原则。

阅读上述材料,材料是由两句总结性的话加两个例子组成。考生可以判断,如果材料中有直接摘抄的采分点,肯定会在前两句总结性的语句中。定位前两句,考生不难看出“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语言短小精悍、规范直白,可能是采分点,直接摘抄。

针对本题,仅仅通过直接摘抄采分点肯定会不全面,因此还要结合间接摘抄。已知,材料中指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但具体有哪些问题呢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一一列举,除了列举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考生自己总结,通过间接摘抄材料才会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如,“西北某资源型城市几年来累计……该市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可概括为:企业经营困难,负担沉重,甚至破产关闭。又如,材料中“例如前几年东北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土……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就可间接概括为:生态环境恶化,并引发土地塌陷等自然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归纳摘抄的采分点,合并同类项,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