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定级职称-社工如何定级

社工的等级划分一般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其中,低级社工主要是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中级社工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而高级社工则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能够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具体来讲,低级社工通常负责社区管理和家庭服务等工作;中级社工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家庭医治等专业服务;高级社工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工作,如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管理等方面。

社会工作者分级标准

社会工作者分级标准按照从事的工作岗位和所具备的专业资格等级进行分类:

1、一级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且已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位,同时具备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申请由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委员会颁发的一级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二级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人员,且已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位,同时具备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申请由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委员会颁发的二级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3、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工作,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担任基层社会工作师、社区社工、青少年辅导员等职位。

4、社会工作助理: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工作,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社会工作机构中担任助理工作,协助一级、二级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和人民:社会工作者需要热爱社会和人民,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为社会问题解决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和行动能力。

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正确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3、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善于与他人交流、理解和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咨询技能:社会工作者可以接触到一些特殊的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咨询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各种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

5、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案。

6、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社会工作者需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工作职业标准和保守客户隐私等职业规范,向客户提供公正、诚信的社会工作服务。

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对应,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正职、副职和工作人员三类,等级为1

18级。各岗位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置相应等级。社区正职为7

18级,副职为4

15级,其他人员为1

12级,每一等级对应相应薪酬系数。

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在当地事业单位新入职人员平均工资的0.8

1.2之间确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起始标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津贴+住房补贴+物业补贴),并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普调情况同步联动调整。社区工作者具体薪酬计算公式为:当地全额事业编制人员转正定级工资×当地确定的倍数×等级对应薪酬系数。

社区工作者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占薪酬总额的70%左右,绩效工资占薪酬总额的30%左右。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并随着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受教育程度和相关专业水平提高等情况相应调整。绩效工资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季度、年度发放,并根据年度考核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情况,适当拉开差距。

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发展公益事业;

(三)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

(四) 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

(五)完成党委、政府或者其他派出机关依法依规交办的其他任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七十六条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