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申论-如何讲申论

《如何讲申论》是由一名专业的考试指点专家编写的,它详细介绍了申论考试的内容、情势和方法,并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备考技能。通过学习该书,你可以更好地了解申论考试的要求,掌握申论考试的答题技能,从而提高你的申论考试成绩。
什么是申论怎样写好立足实际才是关键
1、申论题目
2、结构
3、吃透评分标准
4、词眼
5、多写
1.申论题目:点题。这点很重要,申论不是抒情诗歌也不是散文,对着一个文艺十足的申论标题,评卷老师是绝不会给出高分的。其次题目不要太长,点明中心就好;可以结合复合句式,最好能够使用概括等大气一点的语句,这个平时可以多看看专题网站上面的发言题目,那就是很好的例子。如下,就是一些不错的申论题目:
2.结构:申论最重要的是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升华”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这部分较简单,多数考生也都能容易的完成,一般都是对给定材料进行中心思想的归纳,最后缩减提炼出的就是文章的问题。
2、分析问题分析的作答角度,是一个偏主观的方向过程,是对一个问题判断的过程。而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判断同一个事实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在写申论中我们要注意出题者要的是我们能够站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企业职员、一个农民、一个社会管理者对同样的公共安全事件看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个部门不同岗位的人之间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样的,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要求考生站在公务处理的立场,考虑公共利益并以此作为标尺和价值标准,给出适当的结论。同时还必须抓住材料的侧重点,看清楚材料是在原因还是在危害,以及危害的种类否则容易出现跑题现象。提出对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善于提出方案,也要善于使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这是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前提。要明确对策的出发点了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同时还要保证对策具有针对性;这里说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Ⅰ、是指对策方案应该与所给定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Ⅱ,是指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切中要害。针对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进行认真筛选,抓住核心问题,切忌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本末倒置。另外可行性也是一个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找准了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一般来说,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要有明确的主体也就是执行人;也要注意明确执行步骤,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还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当然这些的基础是首先要看其根本观点是否正确。命题人在命题和确定参考答案时,首先考虑的也是政治方向以及舆论导向。
4、小结升华这里有个简单的小窍门,回到材料中有看是否有专家的发言讲话,有的话并使用上会是一个很好的升华,当然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寻找。有些考生在结尾时可能时间不够,这时候去整理讲话也显得时间不足,此时不妨试试将前面所写内容的主题句串联起来,效果一定不会差的。
3.吃透评分标准:一切的分数都是有依有据,而这个依据就是评分标准,不过国家或者地方考试组织者是从不公布评分标准的,当然各路总有神仙高手,下图就是一个被流传出来的申论评分标准。大家可以参考。有专人做过统计阅卷老师阅评阅一份申论试卷大概8-12秒,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出分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评判,相信大家都是先看字数,不够获超过打为三类卷,再看卷面,若为卷面不工整打为三类卷,再看论点,跑题或偏题直接被评低分,最后看结构,若结构混乱也是低分标准。
4.词眼: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上面三个步骤也不是容易的事,不过评卷老师有一个法宝,词眼。假如一段文字有8个词眼,阅卷人会在5秒的时间内扫视四到五个词眼,平均一个2-2.5分。而这就是评分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了(在考生卷面和字体区分不大的情况下),所以对词眼把握的重要性考生们也不要忽略。
5.到此,一篇申论大作文完美收官,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两个字“多写”。最后预祝所有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申论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申论
一、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单单涉及到议论文一种文体...[详细]
延伸阅读:申论测试的常用文体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很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比如2000年考题,粗看所给材料,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2001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申论考试的试题,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当然必要的补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用考试性质决定的。
专家提醒,考试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很多考生就是没有细细体会,因理解不到位而失了分[详细]
延伸阅读:公务员考试如何得高分 考申论领会出卷意图
三、 申论测试的特点
前面提到,申论测试既不同于古代选拔贤良的策论,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 测试形式灵活多样
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2) 测试背景资料涉及面广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至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成为背景材料。
(3) 测试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测试考查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4) 测试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国际性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西方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比较长的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是分类分等、定时定期进行的,人员的选拔录用与职位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试卷,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对人员的不同需求。我国也将逐步在公共科目试卷中,体现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类、分等、定期考试。
(5) 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
以对策部分为例,这部分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种更为合理,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强,要对若干方案比较论证后方能确定。又比如论证部分,抓住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论证、采取什么方法与结构,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因而也决不会有一个具体惟一的标准。因此论证(作文)部分的评定,也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惟一的标准。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6) 测试具有前瞻性
申论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公务员考试命题不仅会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还会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详细]
申论
校园辩论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发言阶段,主要供辩士建立支持或反对辩题论证与架构,换言之,即“立论”之用。在欧美流行的辩论制度中,申论时间通常比较长(一般不少於7分钟),但在亚洲各国的辩论中申论时间通常比较短(一般少於5分钟)。
1、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2、考试试卷叫申论,所以专门的复习书也叫申论。
3、“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申论一词除了有说明、申述之意还有论说、论述、论证之意。
4、申论一般来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二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三是对个人见解的论证。并不是选择题。
5.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6、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广,但很多是社会热点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2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