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如何判断真假的方法-逻辑 如何判断真假

"逻辑如何判断真假"这个问题触及到逻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在逻辑学中,我们通常通过推理的方式来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实。一般来讲,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斟酌:一是根据命题的前缀(即条件)来推断它的后缀(即结论);二是根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命题的真实性。

1、我们需要肯定命题的前缀。前缀是一个或多个陈说句,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论证。如果一个命题的前缀是真实的,那末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命题也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肯定前缀的真实性,那末我们就不能肯定该命题的真实性。

2、我们需要斟酌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有很多种,例如“包含”、“等价”、“非”等。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命题和它的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就能够利用这个关系来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实性。例如,“如果P,则Q”,这是一个包含关系的命题,也就是说,只有当P是真的时候,Q才多是真的。因此,如果我们知道P是真的,那末我们可以肯定Q也一定是真的。

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我们需要从它的前缀和结论动身,结合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推理。

逻辑学为什么识别真假求真

比如说判断的真假与对错确实很明显是统一的,真即对,假即错。反过来,对即真,错即假。都成立。但是真假与对错为什么是统一的呢?从来不见有理论上的具体说明。

其实,判断的真假对错与判断的主词以及宾词的真假无关。判断的真假与对错的一致性就体现在概念的关系上,具体说,判断的真假与对错的一致性就体现在判断主词概念与宾词概念之间的关系上。

由于判断的真是指判断作为整体,是符合事实的。而作为判断整体的真,必然表现为判断所体现出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的假是指判断作为整体,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作为判断整体的假,必然表现为判断所体现出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如果判断是真的,那么判断的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必然就是正确的,即两者的关系是对的;如果判断是假的,那么判断的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必然就是错误的,即两者的关系是错的。反之,如果判断的主词与宾词的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即两者的关系是对的,那么判断就是真的;如果判断的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即两者的关系是错的,那么判断就是假的。

判断所体现出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即关系是真的,那么判断的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必然就是正确的,即两者的关系是对的;判断所体现出来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即关系是假的,那么判断的主词与宾词之间的关系必然就是错误的,即两者的关系是错的。

显然对于判断这种思维形式而言,判断的真假与对错是一致的。真的判断就是对的判断;假的判断就是错的判断。反过来也一样。而判断这种所谓形式的真假与对错的一致性就体现在概念的关系上。在判断这种思维形式里,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对的,那么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错的,那么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假的。反过来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