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度概括申论题目-如何高度概括申论
申论是一种特殊的考试情势,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要高度概括申论,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理解问题:
1. 你需要完全理解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这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目的和可能触及的所有相干因素。
2、 搜集信息:搜集所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浏览相干的资料、文献和政策文件等,以便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和信息。
3、 分析信息:一旦你搜集了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你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缘由。
4、 列出要点:在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后,你需要将你的结论整理成要点。这些要点应当是简洁明了的,并能够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
5. 组织结构:你需要根据你的要点组织结构,确保你的文章有逻辑性和联贯性。你可使用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例如按时间顺序、按主题分类或按重要性排序等。
高度概括申论需要你具有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你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写作技能。通过以上内容步骤,你可以有效地提高你的申论能力,使你的文章更加精确、明确和有力。
申论该从哪几方面答才能得高分,越详细越好
答题方法: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
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 "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 "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 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 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3) 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 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 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作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申论怎么写
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全能型的人才,因此在考试设置上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可是,我们在考试过程中面对申论大篇幅材料,往往很难一针见血的概括出主题。因此,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快速进行申论概括作答,小编特意整理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迅速浏览全文,寻找段落中心句
在大量的材料面前,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一词一句的吃透材料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如若要找出有用的信息点,挖出文章主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段落的中心句。
往往抓住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即答题的得分点。所以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就要有意识的找出中心句。
例一2010年浙江《申论》试卷真题
随着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呈多样化发展,家用电器大量普及、更新,居民生活用能延续了2005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的监测统计,2009年1~9月份,全省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8.7%.同时,全省汽车保有量在前两年年均递增19.1%的基础上,2009年前三季度又增加了55.7万辆,达到410.2万辆。预计2009年全年汽车增加将超过20%,汽油用量将增加21万吨,折标准煤30万吨。省能源监察总队总工程师介绍说:“居民生活用能持续刚性增长将给节能降耗带来长期压力。”
2.寻找关键点,高度概括
申论答题一般都会有字数限制,要求考生语言力求简洁。但简洁却也要全面,这时候关键词概括法就十分必要。
例二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被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
3.组织语言,同义替换
有些材料在描述时没有中心句和关键词,就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同义替换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
但是在同义替换的情况下,许多考生,面临的问题是知道意思,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概括,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进行积累和储备。
例三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残疾人有85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4%.82岁的刘老住在某市西城区一栋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楼里。刘老身子骨虽然还比较硬朗,但走路基本靠助行器帮忙。年轻人走一步的距离,他要挪上四五步。三年前,老楼单元门出口处修建了无障碍坡道,刘老等老年居民特别高兴,但这一项小工程却曾引起不小的波澜。
由于三个无障碍通道要占用几个车位,这就使小区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车位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居民持反对意见。最终,居委会只好拆除了两个废旧自行车棚以腾挪空间。
43岁的按摩师罗先生说:“由于天生重度弱视,我很少出门,吃住都在按摩店里,连日常用品也由经理代购。”对罗先生而言,只有微弱提示音的红绿灯、被机动车挤占的盲道、只有旋转门的饭馆……都是“地雷阵”。
公务员考试网
写作技巧编辑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孤但表述要求语句精轧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而去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囿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1、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直接阐述内容的语句。
2、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体是文章涉及的主要 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基本确定的,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不得应该是相同的,此所谓殊途同归。)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纵式结构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乳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九“(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基金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或事物,则可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入玩具的企业。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如果一时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则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应试心理素质较差者有较大帮助。我个人估计,《申论》的评分如果要客观公正,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所以其答案的客观性应当是比较强。我们首先选点。保证选点正确,可以尽量少丢分。如模拟试题(八),先概括总述句:这是一篇关于某山泉与国内其他纯净水厂家打水战的报道。”分述句的概括,你如果感到有困难,可先列出主要词语,(科学试验、来自全国各地的纯净水场、反击、炒作、不正当竞争法、查处起诉标准纯净水、天然、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广告、科学性。)这样,再通读全文,加以分析思考后,就能提炼出分述句:“某山泉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给纯净水使了个绊,引起全国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反击。这些纯净水生产厂家对农夫山泉的科学试验提出质疑,认为其进行炒作,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国家主管门过问查处此事。引发了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6)主动方分析法。给定资料,一般来说都是内部蕴含着矛盾的事件或观念。这时,为了保证我们分析的切入,可首先确定谁是事件的主动方,从主动方的角度去表述问题。但这时需要考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表述事件过程,在表述中不随便使用定性词句,以免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
3、道理句。道理句基本句型结构为:“它告诉(或揭示、反映)了…道理(或规律、性质)。”综观参考答案,有的答案有道理句,有的答案无道理句。我认为,作为一名考生,为确保万无一失,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件对人们的认识或启示作用,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能从中引申出一定的道理来。当然,少数时候,文中也有现成语句,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和辨别。
参考文章编辑
申论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申论》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方式,出现在我国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试者大多对《申论》比较陌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少。本文试就申论写作中常见错误结合实例加以分析,以期对应试者有所帮助。
一、阅读资料不仔细,分析资料不深入,盲目求快,匆忙下笔
申论写作,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要根据给定资料完成三项有严格要求的写作任务,难度大,时间紧。因此,不少考生草草浏览一遍给定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弄清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马上动笔。这样,第一项写作任务即出现偏差——概括的并非主要内容。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申论》考试(以下简称2000年申论考试,试卷曾刊载于《应用写作》2002年第5期),一考生这样概括主要问题——“一、法院是否可以因为印刷公司的利益就不开庭审理此案或者判令H败诉?二、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哪个重要?三、在执法中,是讲求严格执法还是要适当考虑社会影响,二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办?”这位考生从资料中概括出三个问题,哪一个是主要问题?不得其详。从上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概括推测,他自己大概也没有搞清楚。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应试者均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按理,要从给定资料中归纳出主要问题并不困难。其所以出现概括不得要领的状况,显然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并研究资料。申论资料往往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要从中理出头绪并抓住问题的症结,必须吃透材料,而匆匆浏览一遍是无法达此目的的。古人论写作有一句名言:“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申论写作“袖手于前”的功夫要下在阅读、理解、分析材料上。一定要舍得下这番功夫!从2000年开始,连续三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中的“注意事项”都写上“作答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这样的特别提示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应属绝无仅有。按笔者理解,提示是因为申论写作还不为大多数考生所熟悉。申论写作强调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重,所以对限定材料的驾驭贯穿于整个写作的始终,而其基础在阅读。试卷说明中提示阅读时间占总时间的1/4强,也是强调阅读在申论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以防止考生因忽视这一点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命题者用心良苦,考生不可不察!申论写作发挥较好的考生,无一例外都充分重视了阅读这一基础环节。这从答卷中即可看出。
2000年申论考试,一位考生对主要问题的概括是“该资料反映的主要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企业因正常生产产生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民事纠纷,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应该如何既合法又合理地处理这些纠纷的问题,即怎样在既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不让超标噪音影响生活)又保护企业正当生产秩序与利益上做到二者兼顾,让双方满意”。切中要害的概括证明考生读通读懂了材料。在阅读资料(包括试卷的其他文字说明)时,还应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作一些摘记,以助理解分析和写作构思。例如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以下简称2001申论试卷)给定的材料中,最后的点睛之笔——“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减少药害事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就应摘记。
另外,还有不少考生答卷时往往先松后紧。前两部分尤其是在“方案对策”上花费太多时间,结果最后的论证阐述只能草草收场,甚至无法完成。而最后论述部分恰恰分值最高(概括内容20%,提出方案30%,阐述理由50%),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考生还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一般应该是阅读资料40分钟左右,概括内容20分钟左右,阐述论证不少于50分钟。
二、对申论写作的特殊要求不甚了解,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写作
申论写作区别于一般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写作的多层次和综合性。其多层次表现在整个申论由要求不同的三篇文章组成。其综合性是指这三篇文章构成衔接紧密的写作链和逻辑严谨的整体。不少考生对这一特殊之处不甚了解,写作中自然难免出现偏差。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忽视申论写作三部分之间互相贯通的密切关系
将申论的三部分写成互不相关的三篇独立文章,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考生常犯的错误。以2001年申论试卷为例,试卷给定的材料是“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一位考生概括主要问题为“含PPA的药品受到全球性围剿,人们避之如瘟疫”,对策部分的要点是“政府应责成职能部门迅速查禁一切含PPA的药品”,阐述议论部分的观点是“含PPA的药品在美国被禁的第二天即有不含PPA的新药上市,足以说明敏锐眼光、超前意识的重要”。这份答卷,三部分内容之间互相割裂、毫无关联的毛病十分明显。而这是申论写作的大忌。考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三个部分看成一个整体。不仅写作时要前后衔接、互相呼应,而且写作前的构思即应一以贯之。因为,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成功的申论写作,三个部分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并彼此贯通,即对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概括→针对主要问题的对策→由主要问题而引出的阐发议论。
(二)忽略了申论各部分写作的不同文体、语体要求
申论写作中,考生忽视三个部分各自的文体、语体要求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具有较多理工科知识的考生往往容易产生此类问题。申论的三个部分共同构成“申而论之”的整体,密不可分。但同时它们作为独立的写作单元,又各有不同的要求。首先,它们的文体不同:概括部分属记叙文,方案部分属说明文,论证部分是议论文。其次,它们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概括主要运用叙述,解决方案用说明,分析论证则以议论为主辅以叙述和说明。第三,它们的语体风格不同:概括部分的文字应质朴准确,方案部分的文字应简明扼要,议论部分的文字要有逻辑性和说服力。不少考生不考虑上述各部分的区别,答卷中文体、语体运用不当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2001年申论考试,一考生用这样的文字概括主要问题:“全球告急!世界震惊!PPA这一恶魔搅得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寝食不安!研究结果触目惊心:服用含有PPA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PPA遗害无穷!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封杀PPA!英国卫生部门封杀PPA!日本厚生省封杀PPA!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封杀PPA!……PPA成了过街老鼠,全球喊打。……”就文字而言,表达基本顺畅,语言水平并不差。但按申论作文概括主要内容部分的要求论,则问题太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文体、语体不当。
(三)字数掌握不合理
申论写作还有一个合理掌握字数的问题。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注意对字数的相关要求。申论写作对三个部分的字数要求是不同的。概括问题和提出对策,规定的是字数的上限:“请用不超过×××字的篇幅。”论证部分的字数规定则允许有一定上下活动余地:“用×××字左右的篇幅。”答卷时,前两部分字数一般不得少于规定上限的10%,否则要扣分。有些考生在完成这两部分写作时,喜欢将字数压缩到最少,误以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殊不知字数太少不仅要扣分,而且会因此大大增加写作的难度,难免遗漏一些重要内容。例如2000年申论考试,一考生概括主要内容为“该文以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公司一事反映的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企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如文中所述公民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却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开庭审理。”这段概括不足百字,比规定的150字的上限少了1/3。简虽简了,概括的却并非主旨。如果增加1/3的篇幅,也就能够包容进一些主要内容。论证部分字数掌握相对宽松些,但也有一个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不少考生写作时往往超出规定字数很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申论考试,议论部分规定的字数是1000字左右,一考生竟写了1800字。应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反映了这位考生思维敏捷,文字表达充实。但以应试技巧论,这样做并不可取。因为篇幅超过规定近一倍,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包括构思和写作)自然要多得多。而申论考试总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议论占用太多时间,必然影响前两部分的写作质量,极易失分。而议论部分并不因为字数多而加分,这样岂不有失无得?更何况文章长并不等于内容好;相反,写得精粹则往往是好文章。一般情况下,议论部分以不超过规定字数100字为宜。
三、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
提出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也是申论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策的针对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案紧扣概括的主要问题。前面概括了什么样的问题,后面就要给出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概括的主要问题包括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给出的对策也就必须有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对策的可行性则是指解决方案切实可行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这里的实际既包括国情、民情以及国家法律、政策,也包括问题产生的具体环境背景、社会状况等诸多方面。可行性也包含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因为从根本上说,制定方案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无法操作则毫无价值。因此,可操作性是方案的生命力所在。应该说,拟定方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部分得分高低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文字表达水平的高低;二是评卷人对你提出的方案可行性的评估。评估一般要考虑这几项要素:一是能否保证正确解决提出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成本是否尽可能小;三是承担的风险是否较小;四是产生的副作用是否最小;五是获得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考生提出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概括问题的失误。没有对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正确分析理解、概括综合,抓不住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则无从谈起,遑论针对性与可行性。以2001年申论考试为例,如果考生不能从给定资料中正确概括出“由于药品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因而减少药害事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各界、普通民众密切关注并积极行动的全球性问题”这样的主旨,则根本无法提出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还必须在阅读资料上下功夫。二是不少考生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处理复杂事件的经验,导致方案理想化、简单化而无法实施。例如2000年申论考试,一考生拟定的方案是“某市红星村住户H状告××印刷公司处理方案:
1. 建议某市人大介入此案,督促市中级人民法院限期审结该上诉案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建议某市环保局对××印刷公司予以罚款处罚,并再次给该公司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到时予以验收,验收不合格则责令其停产整改。停产整改后仍不合格或其消极对抗,则由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销其营业执照。
3.建议××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与某市有关方面协调后提出该公司的搬迁论证,并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搬迁申请。
4.建议该市城市规划部门多方论证,制定出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列入该市建设计划以减少并防止该类事情的发生。”这种“连下十二道金牌”式的方案是典型的理想化、简单化的书生意气式内容。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深入实际,勤干多思,增加阅历,努力提高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除此别无他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