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志养气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志养气
"持志养气" 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意指通过持久的决心和良好的行动习惯来培养内在的气力和蔼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定信心:要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2、 养成好习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规律饮食等,这样才能够保持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
3、 学习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保持积极心态:要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要有毅力和恒心。
5.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往,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持志养气
持志养气是儒家提出的修养方法。
心志是气的主宰,而气则支持着人的身体。心志是最为重要的,而气为其次。所以说:“掌握了心志,就不会令气出什么问题。”这种博大高深的精神状态和人格境界的达到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需要好好修练。而这种境界的修炼要发于己心,从乎自律,而不是依靠外界的约束。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孟子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途径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自我反思。
一、持志养气
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即精神状态。养气的方法:一方面是志于道;另一方面是行应行之事,也就是“集义”。
二、动心忍性
也就是意志锻炼,尤其是要在逆境中得到磨砺。孟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得之于艰苦的磨炼,环境越是恶劣,对人的造就越大。
三、存心养性
人都有善端,但善端要成为实在的善行善性要靠存养和扩充。孟子认为存养的障碍来自于耳目之欲,所以孟子主张寡欲,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
四、自我反思
当一个人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相应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对人做得更好。总之凡事要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孟子的思想主张:
一、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著名论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二、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三、教育思想
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四、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利用业余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孟子的智慧》一书,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教亦多术
学习主要靠学生深造自得、专心有恒,但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
(五)
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六)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