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内容真实性-如何保证内容真实

为了保证内容的真实,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对网络上的信息,应仔细核对事实,核实来源;

2、 从可靠的渠道获得信息,例如官方文件、新闻媒体等;

3、 在发表言论时,要客观公正,不要传播不实消息。

如何做好记录?

有五点:准备工作细致到位,记录完整真实,整理准确及时,对记录内容查漏补缺,对人名、地名、机构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逐一核实。

1、 准备工作细致到位

认真准备是会议记录的重要保证。会议召开前,记录员应当详细了解会议议题和主要内容,并对历次有关会议的讨论和决议有良好的了解。

会议记录通常采用现场书面记录(书面记录或计算机记录)和录音(或录像)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记录内容的全面、准确,另一方面对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记录员应养成专业习惯:提前到达会场,提前记录设备,避免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会议记录。

2、 记录完整真实

完整的会议记录,除会议的主要内容外,还应包括会议的名称、地点、起止时间、主持人、记录人、与会者、无表决权人员、缺席人员、会议讨论议题等内容。会议记录的目的是如实记录会议召开时的情况,以备将来参考。

这就要求会议记录必须真实,不得混用个人观点,不得故意增加或删除发言内容。我们应该尽力把发言人的话记录下来,并保持原话。

为了保证会议纪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些重要的会议可以在会上录音,会后整理,甚至可以如实记录重复发言,从而准确还原发言人的每一句话,真实反映会议讨论情况。我记得有一次,一位领导来查阅会议记录,想在就某个问题形成决议之前,先看看会议上的具体讨论情况。

3、整理准确及时

会上记录的内容只是一个草稿,会议结束后,须在草稿基础上尽快整理成要素完整、文通字顺、格式规范的会议记录。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对记录内容查漏补缺。

根据会议录音等对记录文稿进行核对,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对记录有误处加以修正。

5、对人名、地名、机构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逐一核实。

对个别无法确定的专有名词,应根据录音记录,标注拼音。三是对记录文稿进行全面整理。在不影响记录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对文稿内容进行适当整合,确保记录体例的规范统一。会议记录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应及时归档留存。

扩展资料

1、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2、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其特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记录的作用:记录是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过程有效提供证据;在有需要的时候实现可追溯性;记录中的信息和数据成为持续改进的输入。

3、记录是一种证实性的文件,反映过程活动的实际情况或结果,所以对记录应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录

首先应当做到两个字——核实!

无论是第一手材料还是第二手、第三手,都不可偏听偏信,内容中包含多方利益冲突时更需要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详加核实。应当谨记:

1、高喊抓贼的人也存在就是贼的可能性;

2、先投诉的人不见得就真的占足道理;

3、所有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看完了一面,别忘记翻个面再瞧瞧。

确保新闻真实性,通常需要做如下工作:

1、找当事双方或多方正面核实,切忌听信其中一方的说法而忽略另一方的。且最好采用正面正式的”双正“方式与之接触,以免侧面打探小道消息造成报道失实。要知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某一方中只要说谎就必定有破绽;

2、仔细分析核实得来的材料,寻找各方说法中欠通欠妥,即破绽之处,有必要的话精心设计补充采访,戳穿谎言;

3、在报道中应如实反应当事各方的正式说法,给被指控一方辩解的权力——你可以不赞同他所说的内容,但应捍卫他说话的权力(就算其中一方拒绝采访,也是一种正式态度,也应在报道中体现);

4、报道中多用事实说话,多叙述多转述,少做主观的推测、形容或议论;

5、引述被采访人态度和意见时尽量全面,切忌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