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冷处理学生关系-教师如何冷处理

在教育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行动和问题。对这类情况,教师需要冷静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1.教师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尽可能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不左袒任何一方。

2.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和纠正学生的毛病行动,例如通过谈话、讨论、示范等方式进行教育。教师需要及时记录下学生的不良行动和问题,并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需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良行动,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浅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一、采用“冷处理”教育的方式

我们班某同学很不听话,主要表现:上课吃零食,不认真听课,多次提醒不予理睬;作业潦草,错误率高,让他订正,不订正。我当时非常恼火,决定打电话向家长“告状”,就在我拿起话筒的那一刻,我放下电话决定等自己冷静下来再说。吃过晚饭,我打电话给其家长,详细说了孩子几天来的表现。听了我的叙述,家长很恼火,表示痛打他一顿。我赶紧劝他们冷静下来,并表明我今天打电话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与他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冷静下来说:“辛老师,我以后一分零花钱都不给他了,如果以后他上课再吃零食,你就把零食扔了;作业写得潦草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我们给买回来让他重新做。我这孩子顽皮,你不给他点颜色瞧,他记不住。”我告诉他这样的办法只会使孩子的心灵受伤,孩子小,许多事情他不知道怎么去安排,去处理。比如,吃零食是孩子的最爱,上课吃零食可能是孩子没安排好时间,刚买好零食就上课了,来不及吃,上课时闻着香味,手就情不自禁地伸过去,摸着摸着就想吃一口,就出现了上课吃零食这一幕。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他,应该告诉他方法,作业的问题就是零食在作怪,上课注意力转移到零食上了。若要追溯责任,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因为我没有及时地告诉他方法,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我很诚恳地向他父母作“自我反思”。父母听了我的话马上说:“老师,责任在我们。谢谢您!我们以后不再盲目责备孩子了。”

教育就像医生治病,稍不留神就会毁人一生,给社会增加一份负担。因此,我们教师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教育者的眼里能融沙,对于孩子的小过错多多分析,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给予他们引导帮助,使孩子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冷处理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区别不大各有各好处。客观性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巾的威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但是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也不是拖到不能再拖时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的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