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标模式问题-如何看待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行动模式,它反应了人们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理解和期望。目标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指点社会变革的气力,它可以帮助人们肯定社会变革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因此,在面对社会变革时,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目标模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潜伏的危害。

中职舞蹈课程标准

① 中职舞蹈教师资格证怎么报考

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是需要考级的。先到舞蹈考级中心报名。需要准备一些考试,还需要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考试每年的上半年、下半年各会举行一场,其中,上半年报名时间一般为1月份,下半年报名时间一般为9月份。

第一步:考生可以到舞蹈考级中心直接报名参考,报名条件:必须满足16周岁以上,性别不限男女,凡是热爱舞蹈,无论什么专业、业余艺术团体演员都可以。专业、业余舞蹈教育工作者;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都可以报名。

第二步:开始上课,找一家比较靠谱的舞蹈培训机构,咨询下课程及相关费用,觉得适合才报名。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必须要在社会上参加舞蹈等级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可以申请报考教师资格证。

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首先要参加笔试、然后笔试合格的人还需要参加面试,面试过后体检合格并且普通话考试过了二级乙等,同时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就可以成为一名舞蹈教师了。

(1)中职舞蹈课程标准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书是为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颁发的执照。在中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学校提供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他们必须在统一实现2年级B级或以上省级普通话考试(二年级年级为中国专业)毕业之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报告要求

中国公民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招生,有教师资格的教师规定的法律和愿意工作,教师可以申请和法律认识到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

1.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当按照省教育厅安排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习班,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通过。(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教育学、心理学免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时,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讲座(讲座分为面试和试听课)。(师范院校毕业者,能提供3个月以上教学证明的,免试教。)

4.按照县级以上教师资格认定定点医院《教师资格认定报考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和办法》的规定,身心素质良好,无传染病,无精神病史。

5.报名须有学历证明、身份证及照片。

6.那些没有教师证书的人肯定不能获得正式的机构。

具体报名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当地教育局,或者教师资格证书报考考点了解。

② 中职专业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舞蹈类的有哪些专业有没有考过的或者知道的

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将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好参加教育内部门审查进行检查均采容取自我检查相关的科目。

2。国家教师资格认证,无论你在哪里执教,这是没有问题的

3。教师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通过三门考试,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具体的申报要求: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两个B以上标准。 2,各种非老师学校的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在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省级部门。 (申请从教育师范教育毕业的人员,心理学考试)3,非师范各类学校毕业生可申请教师教师资格应参加面试的机构和组织,以及讲座。 (申请教师教育毕业人员的采访,讲座)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谁申请医疗标准和惯例合格的教师,”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定点医院,县级以上体检。

4注册要求的学历证书,身份证,照片。

5。没有老师肯定是没有作出正式成立。注册

具体时间和地点,你可以询问当地的学校董事会,或在招生老师

③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但顾名思义,我认为“内容标准”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武术”、“技巧或器械体操”、“舞蹈或健美操”、“田径”、“地域性运动项目”等都是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完成一两套”、“基本掌握几项”、“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内容标准”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因此,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各地、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标准》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把“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本土化”,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④ 请问谁知道国考教师资格证中职专业课舞蹈表演的面试考什么试讲的范围

很多来题型,每个范围都要考一下,看自看历年真题,提前试讲试讲。

去当地教育局的官网看看,会有详细的说明。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资格认定/体检时间需要到官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查看相关的通知,会有详细的说明。

⑤ 舞蹈小A级小B级有什么区别

浙江省艺术特长生A级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一直都备受广大考生的密切关注。版那么什么是浙江省艺权术特长生A级测试呢?浙江省艺术特长生A级测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杭州金鹰艺术专修学校就以2019年浙江省艺术特长生A级测试为例,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什么是浙江省艺术特长生A级测试?艺术特长水平测试工作分A、B两级,A级由是由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测试,B级测试工作原则上由各市教育局负责测试,也可委托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测试。测试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时间由各测试组织单位安排。目前艺术特长测试已设音乐、舞蹈、美术三大类。每个有艺术特长的中小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测试,测试分理论、主项和技能三部分。

⑥ 2019漳州中职专业课及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面试大纲(试行)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科目一、二均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中职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具备所教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认知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心理素质

1.积极、开朗,有自信心

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主动热情工作

具有坚定顽强的精神,不怕困难

2.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

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不急不躁

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有应变能力

能公正地看待问题,不偏激,不固执

(三)仪表仪态

1.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

2.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

3.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四)言语表达

1.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

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

讲话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态度和蔼。

(五)思维品质

1.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有较强的逻辑性。

3.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思维灵活,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4.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教学设计

1.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七)教学实施

1.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

2.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和呈现教学内容。

3.能够适当地运用板书,板书工整、美观、适量。

4.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八)教学评价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

2.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九)专业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

2. 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与基本规律

3. 能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测试方法、程序

(一)基本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专业概述、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二)程序

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按照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中职专业课及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材目录》中指定的教材准备试讲。届时,考点会为考生准备相应的教材以备考生需要时查阅。

1.考生按《准考证》规定的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考点。

2.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由工作人员组织考生抽取试讲题单,确定试讲内容。

3.工作人员引导考生至备考室进行试讲备课(20分钟),不制作PPT,试讲时要有板书。

4.备课时间结束后,考生按工作人员指示,到相应考场进行面试:(时间20分钟)

(1)考生回答考官随机抽取的2个规定问题。(5分钟)

(2)考生进行讲课,要求有板书。(10分钟)

(3)考官围绕考生试讲内容、专业知识进行提问,考生回答。(5分钟)

5.考试结束,考生有序离场。

知觉与管理

学时: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知觉、错觉、对人知觉的涵义和知觉的基本特性,掌握对人知觉的主要线索,注意克服对人知觉容易产生的心理偏差。

教学要点:

1、知觉及基本特性

2、对人知觉的主要线索

3、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的概念

一、知觉的涵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 选择性

2、 整体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三、知觉的分类

四、错觉

1、错觉的涵义

2、错觉的表现

3、错觉的作用

第二节对人知觉

一、对人知觉的涵义

二、对人知觉的主要线索

1、面部表情

2、姿势.动作

3、言语

4、服饰

第三节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社会刻板印象

1、社会刻板印象的涵义

2、社会刻板印象的表现

3、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知觉及基本特性

2、联系实际说明错觉的作用

3、为什么面部表情不能成为对人知觉的唯一线索

4、联系实际说明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

参考书目:

1、金盛华、张杰著:《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章气质与管理

学时: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气质的涵义及生理机制,把握典型气质类型的主要行为特征,掌握气质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要点:

1、气质的涵义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3、气质类型及其主要行为特征

4、气质理论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质概述

一、气质一词的来源

二、气质的涵义

第二节气质类型学说

一、体型说

二、血型说

三、激素说

四、活动特性说

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特性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一、胆汁质

二、多血质

三、粘液质

四、抑郁质

第四节气质理论的应用

一、正确认识气质类型

二、正确认识气质与智力和成就的关系

三、气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四、气质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五、自觉地进行气质的自我改造

实验:气质类型测验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2、如何理解气质的天赋性

3、描述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主要行为特征

4、联系实际说明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气质理论

5、联系个人气质说明气质的自我改造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四章 性格与管理

学时: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性格的涵义、结构、特点和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以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把握各种性格类型的主要行为特征,了解A型性格的形成、危害和矫正方法,掌握气质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要点:

1、性格的涵义及与气质的关系

2、性格的结构和特点

3、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4、性格类型及其主要行为特征

5、性格理论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格概述

一、性格的涵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三、性格的结构和特点

1、性格的结构

2、性格结构的特点

四、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性格类型

一、主要性格类型及其特征

1、根据哪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

2、根据心理的倾向性划分

3、根据心理的独立程度划分

4、根据社会生活形式划分

5、根据社会适应性划分

二、A型性格及矫正

1、A型性格与B型性格的特征

2、A型性格的形成

3、A型性格的危害

4、A型性格的矫正

第三节性格理论的应用

一、提高管理者的心理素质

二、完善和强化管理制度

三、合理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五、提高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实验:A型性格测验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性格

2、联系实际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试述性格的结构与特点

4、描述各种性格的主要行为特征

5、联系实际说明A型性格的危害性及如何加以矫正

6、联系实际说明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性格理论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五章 能力与管理

学时: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能力的涵义,能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把握能力的个别差异,掌握能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要点:

1、能力的涵义及与知识、智力的关系

2、能力的个别差异

3、能力理论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涵义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的区别

2、能力与知识的联系

三、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1、智力的涵义

2、能力与智力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二、能力的发展水平差异

三、能力的表现早晚差异

第三节能力理论的应用

一、提高管理者的能力

二、优化领导整体能力的结构

三、合理的选拔人才

四、加强员工能力的培训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能力

2、如何理解能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

3、试述能力的个别差异性

4、联系实际说明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能力理论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六章激励理论与管理

学时: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需要、动机、激励的涵义、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要点:

1、需要、动机、激励的涵义

2、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3、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4、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5、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6、目标管理法

7、挫折的涵义、表现、原因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要、动机、激励的概述

一、需要概述

1、需要的涵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特点

二、动机概述

1、动机的涵义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的种类

4、动机与需要

三、激励概述

1、激励的涵义

2、激励的性质

3、激励的作用

4、激励理论的分类

第二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

一、基本观点

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者的特征

三、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双因素理论及应用

一、双因素的涵义

二、双因素的作用

1、激励因素的作用

2、保健因素的作用

三、双因素的应用

1、首先从激励因素入手

2、不能忽视保健因素

3、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第四节期望理论及应用

一、基本观点

二、期望理论的应用

1、处理好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2、处理好工作成绩与报赏的关系

3、处理好报赏与需要的关系

第五节目标理论及应用

一、基本观点

二、目标理论的应用

1、设置目标要具体,便于测定

2、设置目标要具有一定难度

3、让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

4、要有经常性的反馈

5、要有必要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目标管理法

1、目标管理法的涵义

2、目标管理的内容

3、目标管理的作用

4、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属性

5、目标管理的过程

6、目标管理法的优点和缺点

7、日本与美国目标管理法比较

第六节挫折理论及应用

一、挫折的涵义

二、挫折的产生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三、挫折后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情绪表现

2、行为表现

四、战胜挫折的方法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变环境

3、合理发泄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需要、动机和激励的涵义

2、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

3、试述双因素理论及应用

4、试述期望理论及应用

5、试述目标理论及应用

6、目标管理法述评

7、试述挫折的表现、原因及战胜挫折的方法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七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

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群体的涵义、分类和发展阶段,把握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要点:

1、群体的涵义、分类和发展阶段

2、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

3、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涵义及分类

1、群体的涵义

2、群体的分类

二、群体的发展阶段

1、形成阶段

2、磨合阶段

3、正常化阶段

4、运行阶段

5、延续阶段

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

一、群体的规模和群体内的人际关系

二、群体的士气与群体的凝聚力

三、群体的行为规范、压力与从众行为

第三节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及特征

1、非正式群体的涵义

2、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2、非正式群体对所属群体成员的影响

3、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思考题:

1、简述群体的构成要素

2、简述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

3、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在管理实践中,应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八章群体沟通与管理

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群体沟通的涵义、分类和网络形式,认识群体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作用,掌握改善群体沟通效果的对策。

教学要点:

1、群体沟通的涵义及分类

2、群体沟通的网络

3、群体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

4、群体沟通的改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沟通概述

一、群体沟通的涵义及分类

1、群体沟通的涵义

2、群体沟通的分类

二、群体沟通的网络

1、链式

2、轮式

3、环式

4、“Y”式

第二节群体沟通中的心理分析

一、群体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

1、平行交流沟通

2、交叉交流沟通

二、个人间信息交流格调的模型

第三节群体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

一、群体沟通的障碍

二、群体沟通的改善

思考题:

1、举一个组织日常沟通的例子,试分析其沟通的要素和过程

2、结合管理实践,谈谈沟通对于组织管理的作用

3、试论述群体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措施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九章 群体冲突与管理

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冲突的涵义和来源,认识群体冲突的层次与过程,掌握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教学要点:

1、冲突的涵义和来源

2、群体冲突的层次与过程

3、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冲突概述

一、冲突的涵义

二、冲突的来源

1、沟通因素

2、结构因素

3、个人因素

第二节冲突的层次与过程

一、冲突的层次

1、个人内心冲突

2、人际冲突

3、群体间冲突

二、冲突的过程

1、对冲突的感知

2、单方的行动

3、对方的反映

4、多方的介入

第三节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预防和引发冲突的基本策略

二、谈判的基本策略

1、识别谈判的基本类型

2、掌握充分的谈判信息

3、提高谈判的技巧

思考题:

1、冲突观念是如何演变的

2、试述冲突预防和引起冲突的策略

3、冲突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十章群体决策与管理

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决策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实施决策的心理要求,了解决策者心理素质的涵义和特征。

教学要点:

1、决策的心理活动规律

2、实施决策的心理要求

3、决策者的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决策的心理活动规律

一、领导与决策

二、心理活动规律是决策的基础

三、研究心理活动规律是决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四、决策者决策过程的心理要求

五、心理活动也可能成为决策障碍

第二节实施决策的心理要求

一、实施决策的心理要求

1、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2、知人善任

3、善于培养人才

二、监督决策的心理要求

1、保持坚定的目标意志

2、正确对待认知失调

3、培养自我监督的意识

4、注意监督反应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决策者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涵义和特征

二、决策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思维品质

2、良好的意志品质

3、良好的性格品质

思考题:

1、决策过程有什么心理要求

2、简述决策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十一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

学时:5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领导、领导者、管理者的涵义与区别,把握领导者影响力的涵义、内容和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途径,理解和掌握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了解领导有效性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点:

1、领导、领导者、管理者的涵义

2、领导者影响力的涵义、内容和途径

3、领导行为有效性理论

4、领导方式理论

5、领导有效性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的概念

一、领导的涵义

二、领导者的涵义

三、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第二节领导者的影响力

一、影响力的涵义

二、权力性影响力

1、传统因素

2、职位因素

3、资历因素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

1、品格因素

2、能力因素

3、知识因素

4、感情因素。

四、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途径

1、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

2、正确使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节领导有效性理论

一、品质理论

1、传统品质理论

2、现代品质理论

二、行为理论

1、行为理论与品质理论的区别

2、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

3、PM领导行为类型理论

三、情景理论

1、领导的“连续带”模式

2、领导—参与模式

3、通路—目标模式

4、生命周期理论

5、领导风格抉择模式

6、领导者的权变模式

第四节领导方式理论

1、勒温的领导方式试验

2、利克特的领导方式四体制说

第五节领导有效性理论的新发展

1、领导的归因模式

2、交易型领导模式

3、魅力型领导模式

4、转换型领导模式

思考题:

1、通过实例说明,发挥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意义

2、试述现代品质理论的主要成果,其意义何在

3、分析领导有效性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其意义何在

4、阐述几个主要的领导有效性情景理论的内容,及其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应用

5、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应用三种领导有效性理论时应有哪些特色

6、试述领导有效性理论的新发展,并作出评价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十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

学时:5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点:

1、组织的涵义、分类、结构与功能

2、组织设计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组织文化的特点、功能、理论和发展

4、组织变革的模式与方法

5、学习的涵义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涵义及其分类

1、组织的涵义

2、组织的分类

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1、组织的结构

2、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过程

1、确定组织目标

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3、明确权责体系

4、制定组织规范

二、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1、外部因素

2、内部因素

第三节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概述

1、组织文化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2、组织文化的类型

二、组织文化理论

1、7S框架

2、卓越企业文化论

3、美国企业精神

4、Z理论

三、组织文化的发展

1、组织文化的塑造机制

2、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

第四节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概述

1、组织变革的动力

2、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组织变革的模式

1、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

2、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式

3、组织变革的成长模式

4、组织变革的综合模式

三、组织变革的方法

1、以人和文化为重点的方法

2、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方法

3、以结构和战略为重点的方法

第五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一、学习型组织的涵义

二、五项修炼的涵义及操作方法

三、学习型组织的评价

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组织目标的确定,它有哪些要求

2、谈谈你对制定组织规范的看法

3、组织文化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4、试述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对我国组织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5、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建设优秀组织文化

6、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7、组织变革的阻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8、组织变革的几种模式各有何特征

9、试比较几种不同的组织变革方法

10、阐述几个主要的领导有效性情景理论的内容,及其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应用

11、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应用三种领导有效性理论时应有哪些特色

12、试述领导有效性理论的新发展,并作出评价。

13、为什么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向

14、为什么说21世纪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更为心理学化

参考书目:

1、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文钊著:《管理心理学》(上、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