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作文立意的方法-如何找作文立意
在写作文时,肯定立意是关键的第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热门事件:关注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热门事件,这些话题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 理解题目的要求:仔细浏览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以便更精准地掌控立意的方向。
3、 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挑战,并思考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找到合适自己的立意。
4、 斟酌文章的受众:根据文章的受众群体,选择适合的立意方向,例如针对学生群体的文章可以选择教育、成长等主题;针对成年人群体的文章可以选择社会、人生等主题。
5. 进行头脑风暴:将所有的想法罗列出来,然落后行挑选和整合,选出最合适的立意。
肯定立意需要斟酌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终究找到最符合自己需求和能力的立意方向。
如何找到最佳立意
元代戴师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寻找最佳立意,就是通过反复的思考、修改,使立意突破第一、第二思考层面,进入第三思考层面。下面介绍几种寻找立意的方法。
1.横向拓展法
就是运用联想类比或改变思考角度来启迪思维的方法。
脍炙人口的文章,必须是有时代气息的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表达时代精神。因此,在寻找最佳立意的过程中,不妨联系生活实际,作类比联想,常能受到启迪,发现新意。杨朔由蜜蜂的辛勤酿蜜联系到农民的无私奉献,由歌颂蜜蜂转为歌颂劳动人民,于是有《荔枝蜜》。峻青的《雄关赋》正是他由登山对雄关的赞美,联系到如今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的现实,联想类比中受到启迪,找到了“信念是最坚固的雄关”这一深刻新颖的立意。一位同学看到父亲为一棵小树整枝而误伤了小树,于是感到小树被误砍的可惜。如果只想到此,那么就没有什么写作的价值,然而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联系现实作类比思考,进而悟出了“那些好心的家长和老师们,可千万要警惕‘误伤’啊”的感悟,写出一篇成功之作。
这种联想类比开拓的方法,关键是由某种生活现象与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作多角度的联想类比,然后从各种启迪中选择新颖而有时代气息的立意。
有时,当创作苦于停留在材料的一般意义或人所共知的意思上时,不妨改变思考的角度、思路,以寻找新的突破。比如为老师输血争先恐后,场面很动人,但没有一个学生血型相合,又实在令人遗憾。就这件事作文,如果囿于未成事实的输血本身,也许很难有好的立意。但如果我们改变角度,着眼于献血者的心灵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抢着输血——他们想到自己的进步有老师的心血,觉得身上有老师的热血在流淌;他们感谢老师为自己成长耗尽心血,要让老师早日重上讲坛……在争先恐后的动人场面中,有美好的心灵在闪光。转换角度,就可能产生全新的立意。
一、话题作文立意的原则
1、把握立意的大方向
应该说不加任何限制的,完全开放的“话题”是不多见的,所以审题就是要发现这些限制,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立意”排斥在外。
但仅做到这点还不够,目前所流行的话题作文,即使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立意,立意的范围仍是相当宽泛的,而且同一个立意,其侧重点也有可能不同,在这些众多的立意当中,要选出合适的“立意”也并非易事。
元人陈绎曾在《文说》中引用戴师初的话,说:“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所以,同样是正确的立意,其中还有“高下”之分,从众多“正确”的立意当中筛选出最佳,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这是我们审题所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
但无论如何,不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即先要保证“立意”的大方向的正确,这是我们所有审题、立意的大前提。
2、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立意中,光有正确的方向还不行,还需要把立意上升到一个高度。
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材料背后的本质,只有把“立意”上升到“本质”的高度,在组织材料行文时,才能作到“心中有数”,“有所用,有所不用”。
例如:有一则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在对水进行立意时,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我们能想象到“水”的许多特性。
比方说“水只有在堤岸的约束下,才能造福于民”,“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水碰到坚硬的东西就避开”等。
这些现象,无疑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从立意上来说,从这些方面立意未尝不可,也就是说,从这些方面立意,大方向都是正确的。
但正确并不等于“优秀”,正确的立意并不等于“优秀”的立意,因为这些仅是停留在现象的层面。
要想立出不平凡的好的“立意”,使文章一鸣惊人,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往“深”的想,即要透过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水只有在堤岸的约束下,才能造福于民”这表明,“只有不放任自流的水,才能作出一定的贡献”,“水总是往低处流”这表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根据事物的本质而来”。
“水碰到坚硬的东西就会避开”,这又似乎在告诫我们,“成功,需要正确的策略”或者“知难而退非好汉”等等。
只有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立出高一个层次的好“意”。
3、兼顾思想性、时代性和现实性
这似乎是一个“虚”的要求。实际也不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要与别人交流,或者让人看的”。
就从这一点看,提出上面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没有一定的思想性,那你的文章只能是语言辞藻的堆积,没有一定的现实性,则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了时代性,就没有了愿意去看的“那双眼睛”。
所以,思想性、现实性、时代性同样是我们“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谈了“立意”应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也可以认为这是从“审题”到“立意”的一个前奏,具体到立意中,立意常用的思路方法有:
二、话题作文立意的操作方法
1、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
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这是立意时,应首先想到的思路。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实际意味着,信息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字数内,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就必须对原话题进行限制。
化大为小,这是面对话题作文时,我们最应首选的方法。只有化大为小,才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文题突破,达到写作的要求。
化小为大与化大为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些有“寓意”的话题,我们不仅可以化大为小,同样可以化小为大。
从大处着手,可显示出作者高瞻远瞩的气魄,如能驾驭得当,同样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不仅可想到自然界的各种风,像春风、西北风、清风、狂风等(化大为小),还可进一步联想到社会上的各种风。
像跟风、不正之风、请客送礼风、等(化小为大),无论是化小为大,还是化大为小,都必须严格限制在立意允许的范围内,超出了文题的限制,那就只能是偏题、离题了。
2、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
有一些话题的立意不存在“大”与“小”的问题,那我们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即“虚”与“实”的角度去化解问题。
例如谈到“情爱”,这个话题时,我们就必须化“虚”为“实”,不仅要把他实实在在的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还要实实在在的通过事例来证明,这样“情爱”这个问题的内涵,才能够得以凸现。
同样,有时候又需要我们有化“实”为“虚”的能力。例如:在以“桥”为话题的文题中,我们既可直写桥的历史、某种桥的结构、桥的价值、桥的类型等,甚至与桥有关的故事、寓言等(以上为实写),也可以转变角度,写人与人之间的“心桥”,这个“心桥”便是从“虚”字考虑的。
无论是化大为小、化小为大,还是化虚为实、化实为虚,都是为我们具体立意服务的,只要能够得到我们需要的最“优”的立意,便是最好的选择。
对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确、鲜明
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要集中、单纯
主题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
(三)要深刻、新颖
所谓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四)要积极向上
所谓积极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题,顺着文章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立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