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如何区分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个行动被实行后,可以取得预期的积极结果或嘉奖时,这类行动就会被重复。比如,在游戏中取得高分或在游戏中取得特定物品等。正强化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行动表现和能力。它可以通过提供嘉奖、改良环境、改变任务等方式来实现。另外,正强化也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控制来进行,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动,并有效地改变不良行动。
教育心理学之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
强化分为两大类:(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与奖赏相对应 即 (奖赏)是正强化 (惩罚)是负强化
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 惩罚作为负强化手段 可以使受教育的对象产生条件反射
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强化教育效果
什么叫正强化 负强化
一、内容不同
1、正强化: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2、负强化: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
二、性质不同
1、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
2、负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三、应用不同
1、正强化:有些企业让绩效好的人在员工大会上谈成功的体会,给予表彰——正强化,而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就受到了负惩罚。
2、负强化:有些企业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让那些绩效差的人在员工大会上检查自己的不足——这实际是一种惩罚,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得到了负强化。
另外,区分正负强化的方法: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强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强化
正强化:
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正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正强化物。这一原理是通过动物的学习研究得来的。在心理学中,正强化的原理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用来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行为和症状。
负强化:
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
(1)负强化的例子
案例1: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做做停停,爸爸妈妈对于孩子这个缺点无可奈何。但是孩子又非常喜欢看电视,常常因为看电视又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结合这两点,我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惩罚的刺激物,只有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会给他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案例2:班级里有几个同学总是养不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同学们都在认真朗读时,他们都会在一边摆弄小东西,或者独自做其他事情。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之后宣布,如果被老师发现你没有读书,就会在下课时取消课间休息时间,抄写课文的规定段落。而且不和学生讨价还价,一旦发现,课下及时进行惩罚,多次之后,这些学生为了逃避课下的段落抄写,课堂上读书的自觉性和意识逐渐提高。
(2)使用负强化注意要点:
A、必须与惩罚配合起来使用。没有相应的简单明确的惩罚措施,孩子逃避惩罚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也就不可能形成负强化。
B、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的建立
很显然,负强化比惩罚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使个体表现良好行为,以避免厌恶的刺激;同时还使犯错者改过自新,表现出良好行为。因此,负强化主要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出现或维持。
C、负强化如果想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就是无论任何时候,我的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同学都是一样的,对待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D、负强化同时要求具有及时性,不能在间隔一段时间后才给予相应的惩罚。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执行既订处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不良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