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如何概括影响因素分析-申论如何概括影响

关于申论如何概括影响,首先需要明确申论考察的是甚么,和考察的目的是甚么。申论考察的是考生对政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目的是为了提拔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材。在进行申论写作时,要求能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并能够清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概括影响,首先要明确其意义所在。影响可以是一个政策、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的行动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效果。

2.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肯定该影响的具体表现和程度。要根据影响的结果,总结出影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启示和建议。

概括影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浏览材料,理解题目的意思,掌控题目要求,分析影响产生的缘由和结果;

2、 提取关键信息,将影响的各种要素归纳起来,构成概括性的描写;

3、 结合实际情境,深入剖析影响的实质,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4、 结合个人经验,提出个人观点和看法,和建议和对策。

申论概括主题和理由

以公务员考试为例,申论归纳概括题,概括主题、原因,或参考:

概括主题

1)阅读材料时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

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即,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概括原因

1)某一主题问题的原因概括:关于某一主题问题。

逐一分析每段材料,找到与主题问题相关的消极的、否定性语气的表述,比较主题问题和勾画的信息是否有因果关系,构成因果关系的就逐一勾画,标注,方便归纳总结。

2)某一特定问题的原因概括:关于某一特定问题。

一般出现在比较集中的材料中,与此对应的原因也就出现在问题的周围字句中。

2022年国考申论归纳总结之概括方法

归纳概括题有一类概括变化类题目,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比较新颖,难度较常规的归纳概括题更大,可以更加有效的体现出考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因此在这里,中公教育向大家分享一些概括变化题目的作答技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我们要了解概括变化类题目的外在形式是什么样的。我们以几道国考与省考的试题为例:“根据给定资料1,归纳提炼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县级考试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2019年国考市地级考试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3,请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从以上三道题的题干我们可以看出,概括变化类题目会在题干当中直接要求我们归纳提炼、概括或者分析变化,其核心词汇“变化”会直接在题干之中体现,所以我们的区分难度并不大,审题阶段普遍不存在问题。

第二,当我们明确了这道题需要我们寻找变化之后,就要知道变化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什么。从而才能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之相关的表述。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变化就是指状态上发生改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状态: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无;从好到差与从差到好;从好到更好于从差到更差;从A变成B。那么我们就只需要回到材料当中来寻找与作答主体相关的以上几种状态的改变即可。

第三,回到材料中如何寻找变化。我们以2019年山西省考乡镇第一题中的两段材料为例:材料一:“苦菜、烧圪卷、麻汤饭、酸菜,现在作为特色饭菜招待远方客人,可在老赵眼中,这些都是有时代印记的饭菜,‘那时偶尔吃个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老赵说,那个年代孩子们盼望着正月到来有肉有饺子吃,条件好点的还能穿上新衣服”。材料二:“1978年,来自远方的‘包产到户’消息传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个乡间田野,大家都期待的分田到户,让老赵看到了希望。‘把地分到户以后,村民干劲十足啊!天不亮全家有劳动力的都上山劳动,直到晚上看不见才回家。山地上全部种的是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平地上家家户户都种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不到第三个年头,交过公粮后自家的粮仓再也没有空过。’老赵说,从那时起,孩提时代憧憬的顿顿吃白面,成为了家常便饭。‘早上吃白面馒头,中午吃白面面条,招待亲戚客人再也不用问邻居家借了,肉也不再是过年的奢侈品。’老赵回想着过往由衷地感慨。”通过对材料一的内容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段都是在围绕之前赵家村村民的饮食情况进行描述,得出之前人们的饮食条件差,人们吃玉米窝头都幸福的不行、盼望能够吃肉,并不能找到题干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还需要继续梳理材料二,而在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找到“1978年”以及“分田到户”的表述,明确时间是改革开放以后,主体依旧是赵家村,但是饮食情况发生了改变:山上种的都是粮食作物、平地上种时令蔬菜、吃白面成了家常便饭、肉不再是奢侈品。此时,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对比阅读,才能够明确这里的变化体现在饮食情况上,具体变化的地方也就找到了。因此,概括变化类题目的找点重点在于对材料的对比阅读,通过前后文联系确定答案要点。

第四,寻找变化时有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呢答案是必然的,在我们的基本认知中就有一些词本身就带有变化的含义,例如:改变、变化、越来越……等词语,在我们的作答之中就可以重点关注此类词语。同样以试题材料为例:“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好了起来。”(2019年国考市地级材料一第三段),通过阅读材料,根据“越来越……”的表述,直接可以提取出来的一个变化就是“网购人数增多”。

概括变化类题目虽然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但各位考生无需过分担心,其作答本质仍然是要从材料中去获取要点内容,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一类题目依然可以迎刃而解。

各位考生,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归纳总结类试题重视不足,近些年归纳概括类试题逐渐成为申论试题中首要试题类型,并通过归纳总结类试题演变出许多创新类试题,而在归纳概括类试题中困扰考生最多的是关于归纳类试题。归纳总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答题方法,在申论申而论之环环紧扣的命题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申论中,无论是归纳总结类试题还是分析类试题、对策类试题还是应用文,甚至大作文,都离不开归纳总结这一思维力。可见,归纳精准、总结到位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今天就跟广大考生分享一下关于归纳总结类题目,概括题的有关思路。

一、认识概括。

所谓概括是指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从而形成新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实质是概念的外延扩大化、由种概念向属概念的过度已达到本质概念的过程。

概念比较不容易理解,把概念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表达,概括就是从小概念到大概念。

例如:电脑、电视可以概括成家用电器。

申论中的概括是指从繁杂、具体的资料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并能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出恰当的处理,以揭示材料内容的本质。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关于概括的审题

题干中首先给出概括这样的动词作为思维逻辑指令;然后再给出作答对象,一般为表现、问题、原因、影响、意义、对策等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此时,我们判断此题目为概括题。

三、概括方法

概括类题目作答时主要把握删、改这两个方法。删的意思就是把没用的材料内容删掉;改的意思是对于删材料之后所得要点,表述不规范、过于具体的信息,进行再一步的加工,得到较为规范的答案。

例如: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材料: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通过删掉作答无用信息,可以得到: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答案可以得到分数,但不能得到满分。因为表述较为具体,啰嗦。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这些文字需要进行第二步改,改成乱象凸显,这样更规范,更能符合要求,所以这一条答案整理为:网络直播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概括原则

1.并不是所有要点都需要改

具体的抽象化,抽象的直接抄。

例如:请根据材料概括问题。

张老师做了20多年的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每月工资300元,眼下学生少了,张老师即将被辞退,辞退后无任何生活保障。

经过删之后,得到:张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个时候,张老师是具体的,抽象一下,乡村代课老师;生活保障是抽象的,因为并没有具体的说张老师买不起大米、豆油,所以不需要再抽象,直接抄就可以。因此,我们书写的乡村代课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

2.改过的概念与原概念一定是种属关系,也就是包涵与被包涵关系。

例如:黄牛牛动物生物物质。这些都可以,但不能把黄牛概括成植物。

五、真题解析

例: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资料2

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说过: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滞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确实,网络伦理的失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关于网络伦理,有学者指出这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遭遇的网络虚假信息越来越多,花样也变得层出不穷,时常难辨真伪,例如,轰动一时的朱自清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等等。这样的虚假新闻不仅混淆是非,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而且引发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危害不小。从技术层面讲,谣言的产生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从社会层面讲,是由于权威信息的滞后以及危机预警能力差;从受众层面讲,是因为公众具有猎奇、娱乐、恐慌、盲从及网上宣泄的心理。

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的当事人被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家人表示抗议,要诉诸法律,却引来网友更多批判。部分一场因违章而引发的文明开车讨论,异化成对当事人二次伤害的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面对镜头泣不成声,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漫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中,有70%的少年犯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等几类严重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此类事件中,青少年可以通过低价、便捷的方式连接互联网,同时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侵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继而将网络影响现实化。

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如果说2015年是网红年的话,2016年就是直播年了。六间房秀场上,一团队打着户外主播的名义进山林捕杀野生动物,且手段残忍,却吸引了至少三万多粉丝的关注。在这场娱乐的无极限狂欢中,什么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取而代之的是娱乐至死的疯狂举动。不可否认,这种无序性源于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和相对虚拟等特质,但更是眼球经济在背后推波助澜。

参考解析

1.网络虚假信息多,花样层出不穷,难辨真伪,混淆是非,造成困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

2.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伤害。

3.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冲击。

4.网络直播中的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5.娱乐狂欢中,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