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类申论词语类型-如何分类申论词语
要正确分类申论词语,首先要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将“社会”、“政治”、“经济”等词语归类到不同的领域中。也能够依照辞汇的词义和语法结构来分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还可以依照词语在文章中的功能来分类,如表达观点、提供证据、总结结论等。
申论概括题如何分类
申论概括题分类方法:
分类:按照事物的固有属性与逻辑功能分别归类,申论中的分类标准需要根据题干和给定资料。归纳是通过分类来实现的。
1、分条整理
分条整理是针对要点相对较少,且要点之间相对独立,内容有明显区分的题目,此时只需去除重复,分条作答即可。
2、分类整理
除了分条作答以外,题目中所提炼的要点可能来自不同层次,且要点很多,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衔接和逻辑关联,这时就需要分清属性、程度和类别,通常按照固有属性和逻辑功能进行分类。
何时分类?
1、题干或要求为明显按类别呈现的设问。
2、题干中出现“分类”、“归纳”,要求中出现“条理”等词语的时候要分类。
3、要点超过7条及以上默认分类。
4、行文逻辑暗示分类。
扩展资料
申论概括题增值保分核心技巧:多写关键词
1、当断则断,放弃细节。考生往往从审题-找点-加工,历经艰难总算筛选完要点准备书写时,会各种发问“要不要标注题目序号”、“要不要写个答”、“要不要空两格”、“要不要重复一下题干问题”等等诸多问题。那么请你想一想“这些东西有分么”。当断则断不纠结,不要过分关注细节。在你划完要点之后预估字数,没超过字数要求,皆可;超过了,先果断放弃这些小细节。
2、当舍则舍,缩句成词。很多考生认为归纳概括题写要点时要保证句子结构完整,但结合字数要求,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取舍之间为了增加更多的得分机会必须果断放弃句子的修饰语。比如“请你归纳概括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材料中提到“尽管如此,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仍有不小差距。据统计,美国2012年的研发投入为4535亿美元,中国2014年相关投入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不足美国2012年投入的一半。”提炼要点“我国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即可。
3、宁滥勿缺,简单罗列。归纳概括题目要想尽量保证分数,只能尽量多的罗列关键词,颇有一种宁可错杀一千,千万不能放过一个的气势。提炼要点关键词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分条书写简单罗列。
申论考试中表示条件的词语有哪些
一、五类常用申论关键词
申论常用的关键词有很多种类,下面先给大家列举几类,并结合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总结的一些例子来方便考生透彻了解。
(一)思想观念类
词汇总结:
问题与原因:消极、落后、滞后、不正确。
对策措施:树立、端正、转变。
例如
1:把安全发展理念放到重要位置,把安全生产要求贯彻到建设全过程。
2: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
3:转变村民与基层干部的不正确观念,重视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
4:基层领导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二)宣传教育类
词汇总结:
问题与原因:不到位、不足、缺乏、不重视;
对策措施:加大、加强……力度、培养、引进、重视。
例如
1:政府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协助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2: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领导缺乏大局意识,运营者对法规不了解。
3: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
4:通过培训培养人才。
(三)法律法规类
词汇总结:
问题、原因:(法律法规)缺失、不完善、不健全;(立法执法)不足、滞后、不严、不统一、力度不够
对策措施:完善、修订、建立健全;统一、加大、加强。
例如
1:法律体系不完善、统一安全立法;法规不健全。法律中的矛盾冲突严重,漏洞较多;法律对恶意超载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2:立法漏洞。法律间有交叉重合,有矛盾冲突。必须对法律进行修订、补充、解释;完善的立法是良好的管理基础,加强法制建设,修订法律中的矛盾冲突,统一处罚标准。
3: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规范手机短信。
(四)保障服务类
词汇总结:
1、问题与原因:不到位、不完善、缺失、水平低
2、对策措施:建立、完善、加强、规范
例如
1: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好市场秩序。
2: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改善居住条件。
3: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提高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全国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社会保障卡。
4: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市场服务。
(五)管理监督类
词汇总结:
问题、原因:机构(体制、体系)不统一(多头、混乱)、不到位。
对策措施:统一、完善、规范、加强
例如
1:管理体制混乱,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混乱、形成食品安全监督和检测体系。
2: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市民要承担监督、举报的义务。
3:管理不到位。
4:缺乏安全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规范和监督管理地铁建设。
5:政府加强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
二、关键词解读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其行文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规范、清晰、和谐。这些词语在申论命题中就体现成为申论题目常见的作答要求。正确理解这些作答要求,按照作答要求作答,是确保考生作答方向正确的保证。
1.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要剔除语言中一切冗余信息,将主要的信息凸显出来。要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符号实现预定的表达目的。
2.准确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传输的信息绝不能有歧义。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明确,解释要具有唯一性。赞同、反对、肯定、否定,态度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3.清晰
所谓清晰,是指用语的条理清晰,应能把握主次,辨明因果,从表达目的出发,安排句序、段次;语句之间、段落之间都要体现出合理、严谨的逻辑关系,力求将意义传达到最佳。
4.规范
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章中使用的词语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适于审阅者需要;二是要语出有据,不用方言,避免俗语,力戒生僻用语。语言应以得体、庄重为上。
5.和谐
所谓和谐,是指文章的理、据相谐。理,是观点、意见;据,是材料、实际情况。后者是对前者的支撑,二者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理”之正确与“据”之充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申论考试中表示条件的词语,除了必要条件、必由之路、现实需要、重要前提、内在动力 等,还有基本要求、根本要求、必然要求、重要条件、必要前提、时代特征、顺应潮流、重要保证、重要举措、重要意义、主要保障、迫切需要、核心内容、基础地位、重大任务、重中之重、重大关键、有效途径、事关大局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