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如何准确概况写-申论如何准确概况

在进行申论写作时,准确概括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要想到达准确概括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论述对象: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或论述对象,以便有针对性地概括。
2、 捉住关键信息:在浏览相干材料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捉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事实、观点、建议等,并加以整理和概括。
3、 简洁明了:概括的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冗杂拖沓,避免使用复杂的辞汇和句子结构。
4、 根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适当调剂概括内容的长度和深度,既要符合题目要求,又要满足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5. 反复检查修改:需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概括的内容,确保其准确无误。
申论考试概况总结题是分点作答 怎么在答题卡上写,需要分点吗,还是首先,其次这样的写法
一般都是分步骤答题的。
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
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
“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导读在做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的时候,想要拿到高分,必要的技巧一定要掌握,归纳概况题在国考中考察频率属于必考题,所以想要得心应手的进行此类题型的作答,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做题技巧,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做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一、试题展示
2019年副省级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
二、题型介绍
题干中含有概括、归纳、
指出、总结、列出、简述等关键词。(注意:题干没有上述词汇,但是读完题干可以看出是让你从材料当中找出某些单一要点,有归纳和概括含义的,也是归纳概括题。)
三、考情分析
1.考察频率:必考题
2.材料范围:限定范围
3.题目分值:10-15分
4.字数要求:150-200字
5.语言设计:简明 精确
6.总体趋势:类型多样:问法多样、题型新颖;要求固化:全面、准确、简明、条理清晰。
四、核心方法
1. 审题
(1)题型:题干中有归纳、概括、简述、整理、列出、指出、总结这类词,一般就是归纳概括。
如果题干中没有上述的词语,但可以看出是让从材料中找出某些单一要点,则也是归纳概括。
(2)对象:题干中让你从材料中找的内容。
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现状、成绩、表现、特点、类型、标题、下定义等。
(3)范围
(4)问数
(5)字数
(6)要求
2.找点
(1)忠于题干,忠于材料。
(2)80%是原话或者原词,20%需要考生加工整理和提炼。
3.加工
(1)内容上
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A.同义法:要点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写在一起
B.同范围法:属于同一范畴、同一领域的要点放在一起
C.同主体法:相同主体的要点,放在一起呈现
(2)逻辑上
总分结构:总扩句+要点
A.总括句的写法:实写和虚写
例:概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实写 : ①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在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具体如下1234……
②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在内因和外因,具体如下:1234……
虚写:就业难的原因如下1234……
B. 要点呈现方式:序号+要点直接罗列;序号+要点总结+要点的具体展开
4.书写
(1)首行空两格书写。
(2)书写时运用序号词。
(3)工整、清晰、少涂改。
五、作答本质
1.找点
2.抄材料中的关键词
以上就是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做题技巧的相关介绍,也是通过实例分析,给大家进行了具体做题技巧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公考申论答题高分技巧、考试攻略、提分技巧等等,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及时交流和讨论,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相信你会收获颇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