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和编制-如何区分单位编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我国的企业组织情势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在这些企业中,单位的编制主要是指企业的员工数量和岗位设置,单位的编制是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公道的配置,并结合国家相干政策对各类岗位的数量进行限制的规定。单位编制的肯定要根据企业的性质、范围和发展需要等因夙来肯定,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编制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集体企业的编制则由企业的董事会或职工大会自行决定。

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哪些类型

事业单位编制类别可以按财政资助划分,可以按社会功能划分,可以按管理方式划分,下面是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内容,来了解下吧。

按照编制划分种类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财政资助划分

1、全额事业单位: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

举例: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

2、差额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

举例:职业院校等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由国家财政拨款,自负盈亏

举例:出版社等

二、按社会功能划分

1、承担行政职能类: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行使行政权力,包括监管职能。(多为行政单位的下级)

举例:渔政监管、市政管理处等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1)以营利为目的;(2)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3)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

举例:出版社、国有电影制片厂等

3、从事公益服务类:公益一类:公益性为主,不受市场配置资源。

举例:研究所、档案局、博物馆

4、公益二类:公益性为主,可适度发挥市场作用进行资源配置

举例: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

三、按管理方式划分

1、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举例:气象局;地震局;统计局调_总队等

2、一般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上面就是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哪些类型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各位考生积极备考认真复习,并能在考试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事业编制按照财政来源又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1、全额编制即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不允许也不能自主创收,完全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防疫站、公办干休所、交通局下属交通稽查队、卫生局下属防疫站等等。

2、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公立医院、公立大学、日报社等等。

3、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政府招待所、政府下属培训中心、从事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的科研单位、政府直属印刷所等等,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逐步改制成企业。

以上三种编制的稳定性为:全额>差额>自筹自支。

还有一种特殊的编制——事业单位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人员控制总量内的所有人员,同事业编制一样,实行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其工作人员同事业编制一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同事业单位一致实行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通俗一点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浮动编制,你在单位名额是你,但是人事网查不到你的名字,不具体到个人,隶属单位。招聘方式和待遇等,与事业编人员相同,但控制总量备案制定岗不定人,岗位还是编制岗位,但是人员没有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