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缴工资 如何做账务处理-扣缴工资 如何做账

扣缴工资是企业或个人在向税务机关缴纳应纳税款时,需要从员工的工资收入中扣除的部份。扣缴工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记录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各种补贴、福利等收入:在企业的会计系统中,应当记录每一个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其他收入,包括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等。

2、 肯定需要扣缴的税费:根据国家的相干规定,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工资收入进行税前扣除,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3、 计算需要扣缴的金额:通过减去需要扣缴的各项税费后,就能够得到需要从员工工资中扣缴的金额。

4、 进行扣缴:在企业发放工资时,将需要扣缴的金额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并存入公司的账户。

5. 登记账簿:将扣缴的工资金额记入企业的工资支出账目,同时也要将其记入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以便于计算员工的应纳税额。

以上内容就是企业如何进行扣缴工资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企业在操作过程当中应当遵照当地的税收法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

一、工资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二、劳务(业务)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其他应收款——垫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四、计算方法:

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扣除标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扩展资料

一、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二、征收管理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行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缴。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三、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