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如何发散思维

发散思惟是一种创新的思惟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构成新的解决方案。发散思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发现新的可能性,并提出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发散思惟的培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 改变思惟模式:摆脱传统的线性思惟方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利用关联、组合等方法进行思考。
2、 培养视察力:通过视察平常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启发自己的思惟。
3、 练习思考技能:例如大脑风暴、反向思考、联想思考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提多发散思惟的能力。
4、 扩大知识面:多读书、看电影、旅行等方式,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发散思惟的发展。
5. 学会接受毛病:在发散思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毛病的想法,但是不要惧怕出错,由于只有通错误误,我们才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发散思惟能力。
发散思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惟模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开辟新的思路,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去培养和提升发散思惟的能力。
如何应用发散思维方法促进专业学习
如何应用发散思维方法促进专业学习如下:
迁移法所谓迁移,是指己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解决新问题产生的影响。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就是正迁移。
如果影响是消极的,起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原型启发、相似原理、仿生移植、模拟类比、联想等都是迁移法的具体运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能否顺利地、正确地迁移,受制于许多条件。
思维简介: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思维形式的存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或者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析,人们则不能清楚地认识客观事物,各种对象就会变得笼统模糊;离开综合,人们则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等有机成分产生片面认识,无法从对象的有机组成因素中完整地认识事物。
系列文章解读&说明:
本系列文章主要内容是 思维导图 基础课,旨在帮助更多 热爱学习的伙伴 更具体的了解思维导图,同时也会让更多的伙伴从思维导图 认知 误区中走出,该系列文章将分享以下内容:
思维导图 基础篇(01)概述
思维导图 基础篇(02)认知大脑
思维导图 基础篇(03)思维方法-发散/聚合思维
思维导图 基础篇(04)思维方法-水平/垂直 思考法
思维导图 基础篇(05)思维方法-高度思维
思维导图 基础篇(06)思维方法-曼陀罗思考法
当前章节:思维导图 基础篇(03)思维方法-发散/聚合思维
1 发散思维
1.1 概念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 求异思维 ,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 状态 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1.2 发散思维特点
流畅:在思考/解决问题 过程中 观念是自由发挥的,快速、高频表达新观念,较快的适应、消化新观念
变通:克服脑中僵化观念,打破常规,按照新方法来思索问题,触类旁通,沿着 不同方向扩散
独特:尽可能联想到 不同寻常的新奇想法,产生超乎预期的头脑风暴
多感官:不局限于 视觉和听觉,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并加工信息
1.3 发散思维常见方法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1.4初级训练要点
以一点为中心,快速、不间断 思考的能力,接下来所有的问题 建议 读者 先思考 再看图。
@1 给你一个圆圈,你能想到什么?(随机发散)如下:
@2龟兔赛跑原因 是什么?(随机发散)如下:
@3“水” 的 发散图(有向发散)如下所示:
2聚合/收敛思维
2.1 概念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
聚合思维更倾向于 我们平时所说的总结 归纳 演绎。。。
2.2 聚合思维特点
封闭性:将发散思维得出的结果从四面八方聚合起来,选择一个合理的答案
连续性:在解决问题时,每一个假设都有联系,环环相扣
求实性:对发散思维得到的结果进行筛选,按照标准选出 方案 和 设想
聚焦性:在特定方向上 进行思考,积累足够的量,形成质的飞跃,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2.3 聚合思维常见方法
@1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一种思维过程,通过性状的比较,找出同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的性状,把不同的性状舍弃,把本类事物有的、其他类事物没有的性状抽取出来。例如:把各种果实拿来比较,相同的地方是都有果皮和种子。可以选取的不同维度是: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有的长在地下,有的长在地上;有的果皮坚硬,有的果皮柔软;颜色,五彩缤纷;大小,各有不同。把不同的性状去掉,取出二坚硬的果皮和种子组成的闭果”这一共性特征进行考察就是抽象思维。
概括也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在拍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对猫、免生、虎、猴等动物进行比较后,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毛、胎生,哺乳”,在思想上联合起来就会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
@2归纳与演绎
在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般琼理,到如,实践中人们经常会接触瓜,豆这等事物,通过反复实践,就会逐步认识到“种瓜得压,种豆得豆”的真谛,然后经过分析推理就会得到一个一般性的认识:龙生龙,凤生凤,所有生物都有遗传现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演绎法又叫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对象,推演出有关这个对象的结论。例如,所有的生物都有遗传现象。从这个原则出发,就可以引申出:老鼠也是生物,所以“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由演绎推理而得出的一个结论。
@3比较与类比、分析
比较、类比和分析是一种联动性思维,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还启发人们的智慧,提出独特性的方法。要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按照“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一具体实践”的认知过程,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主要凭借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定量分析就是通过统计调查法或实验法,建立研究假设,收集精确的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研究过程。
在聚合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单个创意进行分析,也可对一组创意进行评价。
2.4初级训练要点(1 2 4题目 答案在最下面)
将所有思考集中到 一个点,或是 从比较窄的视角分析某个问题,比如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人带着一只狗、一只鸡、一些米过河,可是船很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但是当人不在的时候,狗会咬鸡,鸡会吃米。请问这个人要怎样做才能把3样东西都带过河?(逻辑)
@2一个池塘里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就能从池塘中取得3升的水?(逻辑)
@3 以下名词如何分类?(归纳)
@4二十一点游戏(游戏规则是,大家围桌而坐,由专人依次发牌,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手中的牌点,决定继续要还是不要。大家都停止要牌后,就摊牌比大小。在21点范围内,谁大谁就赢,超过21点就算爆掉,为无条件输家。所有的闲家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停止要牌,只有庄家的牌点必须大于16点)如何 提升胜率?(综合)
3 发散思维 VS 聚合/收敛思维
两者的关系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3.1 对立
发散思维强调从一到多,聚合/收敛思维强调从多到一,如下(左 发散,右 聚合)所示:
3.2 统一
相互依存:聚合/收敛思维以发散思维为前提,发散思维以聚合/收敛思维为目的;发散思维属于“放”,聚合思维属于“收”。没有“放”,得不到创新成果,只“放”不“收”,没有最佳方案。
相互转化:发散之后要聚合/收敛,聚合/收敛之后要发散,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再日常使用中是时而分离、时而交替进行的。
4 自由联想 & 逻辑联想
4.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要求和目的,随意性很强
创意思考、头脑风暴、产品设计等适合 自由联想
4.2 逻辑联想
逻辑联想有一定目的性,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如:制定计划必须从几个确定的维度 思考
工作计划、会议记录、问题分析、新闻报道等适合 逻辑联想
第一题:
狗 鸡 米=========河流==========
第一次运输分析:
人不在时,逻辑关系为:狗-吃> 鸡 -吃>米,第一次拿走一样,假设是 狗,则鸡吃米;假设是米,则狗吃鸡;假设是鸡,剩下狗和米,没法吃,满足条件,所以第一次运送 鸡 到河对岸,之后回来,结果如下:
狗 米=========河流==========鸡
第二次运输分析(两种方式):
此时剩下 狗 和 鸡,假设运送狗到对岸,对岸剩下狗和鸡,此时留下狗在对岸,把鸡从对岸送回来,此时再把米送到对岸,结果如下:
鸡=========河流========== 狗 米
同理,此时假设运送米到对岸,对岸 剩下鸡和米,此时把米留在对岸,把鸡从对岸送回来,此时再把狗送到对岸,结果也是如下:
鸡=========河流========== 狗 米
第三次运输分析:
最后把 鸡 送到对岸即可,如下所示:
=========河流========== 狗 米 鸡
综上,实际上有两种方式 解决该问题,相信以你的智商 一定想得到答案,同时很少有人 想全,那么你想全了吗?实际上这里还用到了 思维模型: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之所以想不全是没有进行完整的假设
第二题:
———————————————————
起点:空瓶子,可以得到5升水
水壶A:===== 5升水
水壶B:====== 6升水
———————————————————
第一步:得到4升水
A水壶 盛满 5升水,倒入B水壶中,此时
水壶A:=====0/5升水
水壶B:+++++= 5/6升水
A水壶 盛满 5升水,倒入B水壶中1升,此时
水壶A:++++=4/5升水
水壶B:++++++ 6/6升水
———————————————————
第二步:得到3升水
B水壶中水全部倒掉,A水壶 中4升水,全部倒入B水壶中,此时
水壶A:=====0/5升水
水壶B:++++== 4/6升水
A水壶 盛满 5升水,倒入B水壶中2升,此时
水壶A:+++==3/5升水
水壶B:++++++ 6/6升水
———————————————————
到此,3升水就得到了,可问题不在于 这道题的过程,而是这个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什么,按照 步骤 我们还可以得到 2升,1升,只要多几次即可。
第四题
电影《决胜21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