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如何写札记范文-申论 如何写札记

写札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记录知识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以下是关于如何写札记的一些技能:

1、 肯定目标:在开始写札记之前,你需要明确你的目标。你想要记录甚么?你是想温习课程内容,还是想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度?肯定目标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编写札记。

2、 记录关键点:每次学习后,都应当立即记录下你的想法和发现的关键点。这些笔记应当简洁明了,便于往后查找。

3、 使用图表和图象: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可以提高你的记忆力,并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4、 用实际的例子:例子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尝试将新的概念与你已熟习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会使你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5. 定期温习:定期回顾你的札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你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个月进行一次温习,这样可以巩固你的记忆。

6、 反馈和修改:不要惧怕对自己的札记进行反馈和修改。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毛病或遗漏的地方,及时纠正。

7、 创造性地写作:除记录关键点,你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和观点。例如,你可以写一些个人故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或创建一个假定的情形来测试你的理论。

写札记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写作文的四大基础是什么

1. 记叙文的4大要素是什么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 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2. 写作的四大环节是什么

用我高中老师的话是豹头猪肚凤尾,开头大气简洁,中间内容充实,结尾有内涵且语言优美富有总结性。

希望你满意!一、起笔的瀑布高悬法——高处落笔 文章的起笔要不凡,就是一鸣惊人,让读者看文章如同登山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一挂雪白闪亮的瀑布”,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一睹全文的渴望。 按照起笔高悬的原则,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用最醒目的语言,高层立意结合语言表达上的适当策略,就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二、破题的聚光亮点法——亮处着墨 起笔之后,继之以引出问题,申明本文论述的对象,一般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是为破题。点明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亮处着墨,要从亮点即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讲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报忧。

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的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既有利于上下文的衔接,又可以给阅卷者“行文得体”、“善于说话”、“适于为官”的良好印象。 三、展开的曲径通幽法——另辟蹊径 文章的主体部分即分论点部分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文章的主要篇幅均集中于此。

考生在这部分要体现出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分论点的主旨句十分重要,便于阅卷者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论点所在。

但是众多考生的分论点主旨句表述不够完整,过于单一,且有模板化嫌疑,如“加强法律法规是**的保障”、“科学技术是**的关键”, 80%的考生都用到“前提”“基础”“保障”“关键”等词汇,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无论遇到哪个题目,这样的分论点都屡试不爽,但是这样操作无法体现出差别和优势。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需要对这样的主旨句进行小小改动,看起来就会更加专业化,也能体现出个性特征,举例如下: 1.分论点的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

如“加强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表示明确的针对性,而非一种背诵的套路。

2.动词的多样化。

“加强”一词过于单一化,可以使用“加大”、“强化”、“重视”、“完善”、“健全”等类似词语。

3.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

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 如两字“重点”、“核心”、“抓手”。

三字“助推器”、“着力点”、“突破口”。 四字“主攻方向”、“力量源泉”、“有力保证”、“战略重点”、“重要途径”、“根本出路”、“必要条件”、“紧迫任务”、“关键环节”等。

四、收笔的功成圆满法——锦上添花 申论文章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问题而写,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正文对策部分是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解决与否,不是对策本身所能决定,在结尾收笔处,无论问题能否解决、实际解决与否,都要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以分析预测或展望问题的圆满解决而结束全篇。 结尾处要在对策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发出倡议、作出展望,展示问题必将解决的趋势、前景。

总之,起笔于高处、聚焦于亮点、收笔于光明,要精心设计以各种积极的方式作结,给读者造成积极的印象,既冲淡正文所论问题的消极影响,又体现官样文章“功成圆满”的积极基调。

3. 文章四大文体是什么

1、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 、结局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2、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线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3、诗歌:诗歌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4、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内容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篇幅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戏剧文学,即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剧本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 *** 、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4. 应用文写作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应用文四大要素:主题中心、作者、目的、格式结构:

A,主题每篇应用文都要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主题越是具体专一,应用文就越容易写出

B,为谁而写私人信件为家人、朋友、爱人而写;商务信件为生意伙伴而写;广告为一般大众而写;海报为某一群人而写。了解了为谁而写,就可以使应用文的内容适度而得体,使你的信息能全面地传达给对方。

C,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这篇应用文?是要把你的信息提供给对方,还是要求对方给你提供信息?是洽谈生意还是联络感情?一篇应用文尽管确定了主题,有时却达不到目的,这是为什么?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内容不确切,造成费解。

D,文章的格式和结构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其格式和结构是不相同的。信件有信件的格式和结构,广告有广告的格式和结构。不了解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结构,就写不好应用文

5. 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是

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

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6. 说明文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 山东初级中学 王京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某种具体事物或解说某种抽象事理的文体。

考查说明文阅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说明对象。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究竟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种抽象的事理。 ①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文,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但这一方法不是阅读所有的说明文都可以用。

例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如果简单的把标题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一般的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②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的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理、事物。 对于具体事物说明文经常会让考生指出该说明文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①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一定要把握文章在说什么或在阐释一个怎样事理。

②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有时题目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就直接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时文中用中心句来概括事物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有时则需要概括段落的要点加以总结,例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表面特征与本质特征,例如《死海不死》: 表面特征:淹不死人、浮力大、一切生物不能生存 本质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 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4、说明的结构。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 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结构形式: 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种常见的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5、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

⑴、“下定义”是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 ”,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的语言,不是下定义。

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

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

⑵、“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中介绍风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称为‘阵地战’……”,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

7. 作文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写好作文的基本要素 一。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

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七隆重忌一点,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8. 写作文应具有那些基础,条件

以下是写作方法:

1、记叙文的学习目标

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写作训练,小学生在作文方面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写作过程:

1:审题.能够说出题目的写作对象,范围的要求,找出题眼,抓住写作的要点,能够区分类似的题目,并能按照题目的附加要求作文。

2.立意:能够掌握确定一篇文章中心的方法,把文章的中心写得正确,集中深刻。

3.选材:能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择真实、熟悉、典型、新颖的材料。

4.编写提纲的方法,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简明的写作提纲。

5.开头、结尾。懂得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掌握开头与结尾方法。能够围绕中心写出恰当的开头和结尾。

6.过渡照应。能够理解文章中为什么要有过渡和照应,懂得文章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和照应,能够用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把上下文衔接起来,使文章做到前后呼应。

7.修改文章。懂得修改文章的意义,学会掌握修改文章的标准和方法。能够用增删调换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各种毛病。

这句话是曾国藩家书里面的一句,意思是如果由新宅子到老宅子去,必须最好是经常靠脚走路,不得坐轿骑马。

曾国藩反对大兴土木,在家乡修建巨宅。曾氏湘乡旧宅已有百余年历史,曾门兄弟发达后人丁日渐兴旺,亦经常有客人登门拜访,旧屋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1865年,曾国荃出资七千串铜钱将旧宅改造一新。曾国藩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九弟“奢靡若此”,新房入住则易,搬出却难,此种作法没有为子孙后代做出好的表率,贻害无穷。“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以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一怒之下,他发誓绝不踏进新宅半步。曾国藩每次回乡都住旧宅,平生从未进过新屋。曾国藩还反对家中购置私田。他在日记中写道:“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官恶习,誓不为之。”咸丰五年,欧阳夫人在衡阳娘家私自买田置地,曾国藩知晓后立即将土地转让出去,并在家信中表达了反对置田的态度。

《曾国藩家书》(上)读书笔记

气温回暖,似乎情绪也渐渐通过整个冬季的调整归于平静,似乎有开始想念平淡生活的魅力,身边该走的人也走了,留不住的人也留不住,赶不走的人也赶不走,或许这就是命定的含义吧。

把大半个书橱搬到了单位,偌大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门外即便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门里的我依旧清心寡欲,宁静致远。猛然间会想到“栏外人”与“栏内人”的典故,笑一笑也就作罢。

读研期间购得的曾公家书跟着我从南京到苏州,又从苏州回到到了南京,书没翻过,可惜却被颠簸流离给磨损的奄奄一息,甚至跟着我回家的时候,妈妈都认为这书改放地下室了。书尚未翻阅就已经被人下了这个定义,我想该羞愧的人是我。

曾公身后总是两种极端评价,我不愿意也懒得去罗列或者是复制度娘上的种种声音,因为没看过,就没有评价的资格,总归到了读完了全书,该什么想法就什么想法,这才是自己的东西。于是这次清明扫墓回家后,从书橱中抽出带走,该到了读它的时候。。

每日静心读几则,每日读后想想心得,事后翻阅起来,可以看做是自己对这本书的交代,也可以看做是自己对2011上半年自己的交代。。

第一封家书,曾公是典型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人,从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求阙斋”就能看的出来,月盈则缺,花盛则谢。。

第二封家书,对其祖父的八字祖训颇为兴趣: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是治家八字诀,道尽了曾氏一生的精髓。。早起,打扫,敬奉祖先,善待亲邻,读书,种菜,养鱼,养猪,有农有仕有商有德。

第三封家书的重点就是“为学譬如熬肉”

曾公借用他人之说表达了对学习的看法“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也就是说读书需要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在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做细慢的咀嚼,才能读熟读透。这恐怕是现在我自己读书过程中最没有注意到的,一方面我自己没有用“猛火煮”,学习时间还是不够集中,另一方面自己往往是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细节,也就是“漫火也不够”,曾公的这封家书是给自己的弟弟们的,想想如果在求学的初期有这么的兄长能够高屋建瓴的给予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又怎能不成材呢?

曾公在这封家书的中段提到一个观点“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的钻其学业,只要真正的下功夫而没有任何懈怠,怎么可能不成功。这恐怕是当时年轻的曾公曲线给自己的勉励吧。我想放到我自己身上也是,我很遗憾迄今为止没有为了那件事情豁出去,不顾一切的奋斗,所以我体会不到那种走到最后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并没有真正的用上百分之百的力气去争取。

第四封家书:讲格物致知

这是在读研期间被逼迫选修文艺学的时候,一位老师讲的重点篇章,可惜那个时候自己太爱玩,总是逃课也对此没有丝毫影像。今天看到曾公对诸弟的教诲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讲“格物致知”,洗看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很重要的东西。

这封家书还有一个很值得让我思考的地方,他劝导四弟要好好读书,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他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水牧猪,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一段看的我自己心惊,这压根就是在教训我自己,我们有个习惯,往往自己失败习惯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归咎于不利的条件,归咎于强诸于自己的压力,就是不愿反省自己的内心,不愿意问自己有没有真正的想学,或者说真正的投入精力。其实一直以来爸爸总是认为我自己抱怨外界太多,而从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2008年下半年的那场人生重大挫折,2009年4月的雪上加霜,就其原因都是自己的问题,却死活不愿承认。。时隔两年,在回头看看,我真的想问问自己,当日的悲剧难道不是我自己因为骄傲自负才一手造成的吗?

第八封家书

其实就是曾公自己的学习计划表,里面有他要求自己必须每日完成的东西:每日写日记,记录一日中自己的不良行为,内心自审;每日读史10页;每日茶余偶谈一则。

说实话,写日志我们都会,但是多少人愿意再日志中狠狠的剖析自己呢,估计很多人都下不了手,加上多半是博客什么的,美化大过了剖析罢了。读史倒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在读研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就曾经说过,如果遇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回头读史,史书蕴含了社会出现的所有的问题,也提供了所有的解决之道。我总是在想,只要以后,或这下半年时间充裕,一定要好好读读中国通史,读读世界通史,读读剑桥中国史,读读最爱的蒙田随笔。。

第十一封家书:曾公讲了两个为学的问题,一者是学问功夫在于日积月累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有豁然贯通的感觉。。我想这就跟钱钟书老先生曾笑言自小不爱读书,被父亲逼着看古书,结果看着看着,打着打着,有一天就开窍。。只是我想,我何日才能开窍呢?二者就是不要把学问仅限制在书本中,家庭日用之间也有大学问。这是箴言,从爸爸妈妈身上,身边朋友交际中,从同事做事观察中,从领导发言听中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里面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听的人,看的人,观察的人是不是用心罢了。

第十五封家书:

这里曾公劝导弟弟要先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而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作为取科名出身的曾公因为经历过,感受过,所以说出来的也是肺腑之言。读书是为了什么,现在很多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特别是在上学的孩子们,象牙塔的学生们,我想只有走入过社会,经历过知识的应用才会明白读书求学长知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十七封家书:

曾公继续讲他的“有恒”,他认为即便如四弟般资质一般的人,如若愿意用恒心来弥补,一定可成大气。

转念想想,谁又不是资质平平之人,谁能有诸葛亮之般雄才伟略、万般丘壑在胸中,奇才是少数,可成功之能却又很多,这不是运气的功劳,归根结底还是“恒”用了多少。

第二十二封家书:

这封家书是我迄今所读中最钟爱的一篇,不光光在于这封家书本身的声名远播,更多的还在于它实实在在,于古于今皆有着重要人生道德伦理价值的文章。而最让我敬佩的是,此时的曾公才刚刚三十而立,此时的曾公刚刚经历了仕途官场极大的飞跃(连跳四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正是官场得意时,而他却能有如此之高瞻远瞩,难的被后人称道。。

曾公在这封家书中表达了两个意思:

其一为官要清廉,不存做官发财之念。他认为“大凡做官之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私肥于一家而刻薄与亲戚族党。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耻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从史书和跟方面的研究来眼,曾公虽然不是完全的两袖清风走一生,却基本是做到了清廉,这可能是他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儒家道德价值观的坚持。

其二,也是最为让我欣赏的。曾公未留一份钱财给子孙。。只要读过曾公传记的人都知道,曾公一族可谓是人才辈出,绵绵不断,而这其中开山鼻祖是这位不为子孙留下任何金钱的曾国藩,而他的后人在做人立德,学识修养等各个方面皆有成就,古往今来能够将兴盛过5代,代代皆有大家的家族真是少之又少。追根溯源必定跟长辈的教导和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曾公说:“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想想如今多少跟“管二代”、“富二代”相关的事件屡屡出现,是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再换而言之,曾公恰恰又给他的子子孙孙们留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教育,这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第二十八封家书:这封家讲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曾公儿媳,郭筠老妇人。这位很早就丧夫却能够将其子女各个带成人才,后备中不乏外交官,实在很让人佩服。或许一方面有得益于她公公曾国藩的教导,另一方面也在于人本身的禀赋吧。按照她的孙女曾宝荪的回忆,这位老妇人早在上上个世纪就很有世界的头脑,这位老奶奶不赞成八股文,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秀才,反而希望他们多读外国文学,每日要看报,读古籍典籍,不让女娃学女工烹饪,反而要他们学画画,作诗。。我觉得放到如今,以为奶奶辈的人跟自己的孙辈们说,你们要干这些事情,恐怕都很让人称奇吧。也难怪,出自这家的所有小孩日后都出息了,更重要的曾公一脉皆出自郭筠所抚养教育的这一群孩子。。。一个家族中能出现一个人才已经很难了,如果各个都是人才,男女都是人杰,那真的就只能称奇赞叹了。

第二十九封家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家书,曾公对家庭的四种情况作了高低排序:“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在曾公看来所谓权和钱恐是最不能让家族绵延鼎盛的宝物,甚至是个恶器,而唯有知书达理、孝顺父母,尤爱兄弟的人才能将好运延续到好几代好几代。

就如同现今非常多的管二代,富二代,很难想等他们到了不惑之年,他们可以荣耀的光环还留下多少,等到了天命之年,是否还可以过着年少时那般疯狂的岁月生活,我们都不知道,恐怕他们也未必知道。

PS:今日太忙,读书总是再被不停歇的事情打断,一个下午也只读了这两封家书,加之明日又需要开会总结,周末参加婚礼,恐怕都不得闲功夫。。周日晚一定要定心继续开始。。

竟然一周都没有摸到这本书,这周都献给了折腾人的日报社,电视台和博物馆,在这三地奔波,让我连拿起一本书扫两眼的机会都没有,幸好,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完结,可以定心看书了。。

第三十八篇:看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直接就乐了,这不就是一直以来我们看申论文章最最常见,如果拿来背诵准备申论八股文,会觉得这句子很烦人,但是如果真心做事情,却觉得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又大爱无疆。总理曾经这么说过,也的确这么做的,所以才赢得如此多人的爱,所以古语不假,只是我们知识太浅薄,阅历太少,经历不厚重,才理解不了。社会真的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老师,她有着太多太多的知识和经验,却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第三十九封:提及左宗棠。。说实话对于左宗棠,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TBBT里面耳朵那帮人去吃左宗棠鸡的笑料,但是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我的了解不会多过曾公。照查过的资料显示,这也是以为大器晚成人,闭门读书很多年,在中年后期一举成名,或许那些闭门的日子就是他韬光养晦的日子吧。。照这么说,其实只要潜心修身养德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定还是会成功的,失败的人应该都是中途放弃的人吧。

第四十二封:人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牢骚满腹者,多半一事无成!

曾公规劝其六弟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少点牢骚,多点反躬自省,他说“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读书如此,求功名如此,过日子如此,人的一生或许都是如此。多抱怨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的原因,无非是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却总总不愿意想想自己做了多少,努力的多少。成功没有捷径的,付出多少就一定会回收多少,至于很有多认为自己努力了却总是得不到东西,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自己努力的不够,做的不够多,仅此而已。

PS:只能苦笑,距离上一次拿上这本书过去多久了,一个月,我很难想象,竟然一个月了,在乱七八糟的政府公务鏖战中,我筋疲力尽,可是漫漫长路似乎开始看不到尽头,何时才能收手。。

看到自己的学习计划帖子中,无数次学习任务被打断,我真切的感受到,工作会让人身不由己,无法选择。。。书还是要继续读下去的,无论多么忙。。。

第四十三封:古人有嫡出庶出之分,曾公也不可免俗

曾公娶儿媳妇,原本一切满意,谁知偏偏在这个嫡出庶出的问题上他犹豫了,他借他夫人之口说出需要考虑,暂缓亲事的想法,虽然事后证明,家中老太爷有威慑力,还是让这门亲事定了下来,这事放到如今人们饭后茶余的讨论课题上来说,就是一个封建陋习,应该人人鄙之,弃之。然而,我们在扪心自问,谁的心中没有三六九等之分,谁能做到对任何人一视同仁?

先撇开所谓的自问拷问,就看看我这个名义上的开明,人性化单位,身份区分度很高,对待本地人外地人,态度有着分水岭的差别,对待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与临时用工,待遇之间有着天与地的鸿沟,这难道就不是嫡出与庶出的现代演变?能力真的可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吗,恐怕未必吧!

第五十二封家书:如若买房,定然需要阁楼

跟叶头(我的顶头上司)聊到书房的问题,他老人家就是三层,顶层是个阁楼,上面放着他上万本藏书,我曾去过一次,惊讶万分,处处是宝贝。于是我就说曾公也是如此,每次自己写家书回家,定然让人誊抄一份存档,这种保存知识产权的意识是何等的先进,倘若没有这种意识,恐怕毛爷爷和蒋中正的枕边就不会有那本旷世作品《曾公全集》了吧。

第五十八封家书: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小的时候妈妈常说莫名其妙得大财的人必定会在什么地方遭到一劫。按照她老人家的思维就是运气是衡量的,如果之前用的太多,老来必定会折在什么地方。我是没有机会验证她老人家的理论,因为没啥半路被钱包砸的经历。这里曾公所说的“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恐怕也是“运气守恒定律”吧,所谓大名,所谓权势,都非无缘无故而来。。

用古语来说就是:名满天下者,其实难副。又曰:暴得大名者不详。。。我看的心慌慌。

第六十二封 让儿孙一无可恃

恃什么意思,依赖的意思,我们都是依赖的小孩,依赖父母的关爱、照顾和金钱,所以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独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关爱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养活自己,可惜好难。

曾公在这封家书中写道: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唐浩明点评说的非常好:人的本质有着好逸恶劳的一面,有足够的钱财让他们花销,他们还要吃苦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第六十九封 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这是一封可以和诸葛亮的诫子书相媲美的家书,曾公写给他的儿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儿子,都是慈父半生的思索,望的就是子孙可以明白其中的真谛。我实在是喜欢这一封短短的家书,如果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这也会是我教育小孩最最主要的方向。。。。

曾公言: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第七十四封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这封家书中有两个命题:

1、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才大器大

所谓“规模远大”,指的就是大抱负、大规划、大目标。这是一个人必须要有的目标,否则何来的动力前进。借用温宝宝的名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所以规模远大是仰望星空中的星星。这之后仍旧需要脚踏实地,这就是综理密微。

所谓“才大器大”,器局很重要,才干之大小取决于器局之大小。器局者,度量也。

我觉得人生在世,先要培养度量,之后在培养学识,就如同家长教育子女,最先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人,之后培养孩子成材。。。

第七十七封 人生在世,恒为要

曾公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看的时候我直觉得自己汗涔涔,“恒”字之难,难于上青天,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往往冲动来了就会跟自己顶一个目标,但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与遇见无数的挑战,这个时候“恒”很坚持多久呢?我很崇拜能持之以恒的人,因为这种人有过人的毅力、自控力、耐心和定力,能完成一个“恒”的人就一定能完成下面个无数的“恒”。

第七十九封 诚到底有多难!

诚到底有多难?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生活圈中,要保持“诚”往往会得到很多人的嘲笑。一如我诚实的反应问题,或许会被领导批评,说“家丑不可外扬”;一如我诚实的表明态度,被同事嘲笑为“太傻”;一如我诚恳的说出想法,被朋友说太“天真”;很多时候“诚”是一种口头上的赞美,却无法用行动来实践。就如同国家天天说我们要构建一个“诚信”社会,可是依旧有奶粉事件、馒头事件、豆芽菜事件、西瓜事件,这“诚信”何来?

曾公自谓“拙诚”,在官场、在战场,真的是可以如此做到吗?恐怕这也是曾公的自勉却无法实践的东西。

第八十封 做好一件小事比幻想一件大事重要的多

曾公跟弟弟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什么是克勤小物?“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所谓“克勤小物”就是踏踏实实做好一件小事。如果一件小事情能够做好,那么大事情也必然能够做好。

这跟之前的“恒”一样,一个大“恒”需要许多小“恒”的积累,一个宏大的目标需要无数件“小目标”的累积。就如同我会制定中长期的五年目标,但能否实现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希望这五年后的自己能走到那个位置。那么要让这个目标实现,我还需要年度目标、月度目标甚至每周、每日目标来累积。只有这些每日的坚持才能最终把自己送到那个目标上。就如同如来佛祖让唐僧去取经,就一定要设置81道磨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注定是有无数的磨难,能否走到最后,靠的就是“恒心”。

第八十二封 面对麻烦怎么办?

面对麻烦怎么办?如果是生活中的小事,就克服解决;如果是生活中的大事,就找人合伙解决;如果是官场上呢?陶渊明选择的归隐南山峡,曾公选择了“耐烦”,想必曾公的自控力更好吧。做违心的事情是一种折磨,我深有体会,说违心的话也是一种折磨,但是在官场中生存,这些事情日日发生,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控力,谁能保证不会疯。

第八十七封 什么是适意?

这段日子常和聊到什么才是“适意”,似乎大家在生活总有数不清的烦恼,为生活,为家人,为朋友,为爱人。我们生活在某一个阶段会对这个阶段的幸福度有个定义,当这个幸福度达到了,那么就会进入另一个阶段,重新在拔高一下幸福度。我和死党就曾经感慨过,大一的时候能吃一顿肯德基我们就很幸福,定周三的时候吃,那么周一周二是幻想吃到嘴的幸福,周三吃完,周四周五用来回味这种幸福。等到了大三大四,开始出入必胜客之地,虽然拿着刀啊叉啊谈人生谈理想,但是吃完出门已经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感觉。再等等我们都工作了,吃过太多的饭店,见过太多的世面,日子在酒席中匆匆而过,我们都快要忘了什么是幸福的滋味。或许真的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一顿肯德基无法代表幸福,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在岁月的流逝中被不断的升级升级,或许拿很多钱,升好几级官这才是现在应该有的幸福定义。只是为什么我们不开心呢?

人是不是满足点比较低会开心,越是容易满足的人越是容易幸福?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但是没有结果,或许这个压根就没有结果,人与人不一样,需求的东西也不尽相同,那么幸福的定义自然也无绝对的定论吧,但是看到曾公在家书中感慨“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我还是很唏嘘。

第九十封 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这个课题好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成一本类似探讨心智的书。曾公将读书之法设定为四个部分:看、读、写、作。看为阅览;读为朗诵;写为写字;作为诗文。

这个题目对我而言太大,我不想多说。倒是文中曾公的一个观点让我很感兴趣,他说:“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曾公的意思就是诗文创作必须在三十岁之前奠定好基础,如果这个时间段没有打好基础,日后想超过常人的成就就非常难。看到这我就想起叶头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练习书法,一定要三十岁之前,否则即便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也无法真正成为书法家。尤其是练习楷书,这是最需要从小打基础的。我无法考证,因为我没有练习书法的慧根。但是我认同人需要在年轻时候打好基础的说法。只有在脑力、体力、毅力最佳的时间段用功,得到的知识才能根深蒂固,发愤才能变强。世界上真的没有天才,只有那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孤独奋战的人们。

第九十一封 切己体察 虚心涵泳

这八个字是朱熹的读书之法,在学习“文学理论”的时候老师讲过,不过压根没听明白。年少躁动的时代谁愿意看夫子们的学习之法。当自己真正意识到无知的时候,再来翻看历史,才发现原来这些方法就在身边,只是自己选择视而不见。何谓“切己体察”,就是联系自身去体会书中的话。恩,估摸就跟我现在写读书笔记类似吧。

何谓“虚心涵泳”,这还真难懂,我看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或许就如同唐老师所分析的:读书时候用轻松愉悦的享受心态读接受圣贤之说,而不要把读书当做苦差事,从而生出厌烦抵触情绪来。。想想自身,谁不是呢。在高中时段被家长逼迫读书往往读不好,等到了大学,知道兴趣所在了,读书的欲望拦都拦不住。当读书变成了一种快乐,恐怕日日不息都是一种享受。

PS:说句废话,这封家书中,曾公的落款是:父涤生字。。还是让自己心动了一把,曾经最喜欢最喜欢的某人,他也常常喜欢用这个签名,可惜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是何意,只是觉得很好听,而今在看,心动依旧,人已远去。

第九十三封 勤做读书札记

曾公教自己的孩子如何读经——勤做读书札记。读书札记重在两个方面:遇有心领神会者,则记下自己此刻的阅读心得;遇有疑问者,则将自己的所疑提出来,以后随着学问的不段提高,对先前的所疑又有新的认识,也宜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古今不少大学问家便是将学问如此日积月累的。。。还能说些什么,认真做读书札记了。

第一百封 历代圣贤三十二人

曾涤生《圣贤画像记》三十二人: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看到曾公列出的这些圣贤,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哪一个不是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上赫赫在目的大家,但是我却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字而已。即便是对于苏轼,我写过毕业论文,我写过专题研究,但是我真正了解他多少,恐怕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学术界的浮躁已经渗透我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每每一个题目出来先去翻找是否有前车之鉴借来看看,这就是我做学问的方式。前几天叶头跟我聊很多关于五四新诗旧诗的变化,我只能想到书本的官方答案是什么,却不知道自己真正了解些什么,我问叶头,如果你看到的跟书本说的不一样,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怎么解决,他让我读书,继续读,读香港人写的专著,台湾人写的专著,日本人写的专著,西方人写的专著,只有尽可能多了解不同思维你才能接近真相。临走时他回头诡异的笑笑说:这世界上其实没有真相(哈哈,那个表情极其可爱!)一点牢骚而已!

至此,耗时近三个月曾公家书第一本终于看完,一个非常细致的开头,在中途(50封左右)开始变得草率,因为心境变了。身边突然间涌现出很多事情,措手不及。我原本以为每日至少两封家书的计划都没能完成。心不定何来思考?

对于家书后半段的记录也不再细致,翻看前面的心得体会要明显深刻很多,感悟很多。这前后的差异非常明显,我深感惭愧。我希望在《曾公家书》(下)的精读过程中,能够克制住浮躁的心态,能够真正做到曾公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