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如何审题-申论大作文如何审题

"申论大作文如何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对文章的主旨、立意和结构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审题的建议:

1、 仔细浏览题目:

1. 你需要完全理解题目,包括它的含义、范围、限制等。有些题目可能会包括一些隐含的信息,你需要注意这些信息。

2、 理解主题:审题时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是甚么。这个主题可能由题目直接给出,也可能需要你自己提炼出来。你应当确保你的观点与主题一致。

3、 注意题目要求:除主题,你还应当注意题目中其他的要求,如字数限制、写风格格、论据类型等。

4、 判断文章的类型: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文章应当是论述性文章还是说明文、议论文或是叙事文。不同的文章类型有不同的写作要求。

5. 检查题目中的关键字和短语:有些题目会有一些关键字或短语,你需要关注这些词语,看看它们是不是能够帮助你肯定文章的主题和方向。

6、 制定大纲:在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和方向后,你可以制定一个大纲,列出文章的主要部份和每部份的大致内容。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审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会审题的七种技巧

你好!审题是申论做题的基础,要想做到精准审题,一定要学会审题技巧,就是能快速看懂出题人的潜台词,并找到相应的答案。具体来看下面分析:

一、审题的六个着力点

对于每道题目而言,要从六方面审清题目:

1.判断题型

不同的题型作答的方式与技巧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审清题型能够给我们作答提供方向。

判别的依据一般看关键词,如果出现“归纳概括”等词汇属于归纳概括题;如果出现“分析启示看法”等词汇属于综合分析题;如果出现“措施建议”等词汇属于提出对策题;如果出现“讲话稿、短文”等一系列文种属于贯彻执行题以及比较好判断的作文题。

2.作答对象

对象简单理解就是作答什么。只有明确了作答对象,作答才有了方向,答案才是有效的。申论答题对象主要有六种:问题、危害、意义、对策、理论、例子,前四种是最常用的作答对象。

3.作答范围

材料范围,即每道题目涉及哪几则材料。这里要搞明白题目的两种问法:第一种问法是 “根据(依据)给定材料 ×”,此时作答的材料范围就是材料×,作答时尽可能利用好此段材料;第二种问法是“给定材料 ×中提到(或者写到,说到)”,此时材料范围不确定,答案要点可能在材料×,也可能涉及其他材料,因此要阅读所有材料,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材料。

4.作答字数

一道题不是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答题要在字数的范围内,一般字数的表述有“不超过、不少于、左右”,一般浮动值在10%左右。比如不超过200字,合理字数在180-200字。如果题目涉及的材料多,字数要求少,这种情况下需要高度概括,选择的关键词会比较抽象。如果题目涉及的材料少,但是作答的字数比较多,此时关键词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具体关键词的选择。

5.问题个数

问数是同学们在审题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要素,在题目中会出现一题两问的情况。判断是否是一题两问可以看题干的关键词,如果题干中出现“并及和”一般就有两个问,比方表述为“请概括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6.特殊要求

除了常规的要求以外,也要看语言以及格式要求。语言上特殊要求会表现为“有号召力,语言有感染力”等;格式的要求有“格式正确”,如果出现格式正确就要去注意格式写作正确,这方面是针对公文的,所以我们要具体了解公文有哪几类题型,每种题型的格式是怎样的。

这是大多数同学都会看到的6个点,除了这6点,一些关键字眼也不能忽视哦!这些关乎着你分数的高低!

二、必看的关键字眼

1.分条、分类、分层次

要求中出现“分条撰写”、“分类合理”等,明确要求要分类的,因此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分条来写。还有出现“层次清楚”、“分别获得哪些启示”等,都是要分类写的。如果此道题目未分条作答,得分都会很低的。

2.观点明确

一种是需要表态的。

例如:2015年国考(副省级):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解读:要求中提到了“观点明确”,由于这道题目是“谈谈你的看法”,因此这里的“观点明确”相当于表态。

一种是不需要表态的。

例如:2010年0918联考:二、“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

300字以内。

解读:此道题目的要求中虽有“观点明确”,但这里的“观点明确”相当于答案要点明确,并不意味着表态。作答任务是写“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因此只需要写主要依据就可以了。

所以做申论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你无法判断需不需要表态的时候,为了避免漏答,你可以简单表个态。就上面的这道题目来讲,虽然阅卷规则里没有关于表态的赋分,但是你在开头表个态:“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主要依据如下:……”,其实并不会影响后面的答案和得分。

3.结合具体事例

例:2011年国考(副省级)第一大题第2小题: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题干中明确规定“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因此在写答案时候一定要有事例,即进行举例论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例不意味着照搬照抄,而是要对材料中的事例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

4.对象明确

例:2014年国考(市地级):四.“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准备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

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3)不超过400字。

要求中的“指向明确”意味着写作对象要明确,题干中已经指出“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所以写作对象就必须是“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部分考生把写作对象当作“灾区的群众”,这是审题不清。

5.“为题”和“为主题”、“为话题”

“为题”和“为主题”、“为话题”之间的区别很大,前者是命题作文,标题已经是确定的,后者是非命题作文,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或“话题”自拟标题。

例:2011年国考副省级: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读:题干中规定“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思是整篇文章要围绕“弘扬黄河精神”来写作,但这并不是标题,标题自拟即可。

写文章时,一定要紧扣题目中的话题。据了解,当年这篇文章的阅卷平均分是9.7分,为历史最低分。为什么呢?因为全篇材料都没有谈及“黄河精神”四个字,都是在谈“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如果你只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不谈“弘扬黄河精神”的,这属于偏题,得分低也是很正常的。所以申论写作时,一定要审清题目,不要盲目抄材料。

6.说开去

题干中有“说开去”三个字,“说开去”三个字就意味着写文章时不仅仅局限于题目中的那些内容,一定要打开思路,从各个角度展开写。

如2008年国考也曾考过这样的写作题,要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是命题作文,要求更直接。“说开去”就意味着全篇文章不能仅仅只写怒江水电开发,更应当放眼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间的关系,合理开发中,人类更应当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唯有如此,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再如2016年国考(市地级)作文题,“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说开去”三个字就意味着写文章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好政策或者好政策能够满足公民意愿、滋养公民理性德性上面,要扩展开,如政府制定政策要满足公民意愿、滋养理性和德性,政府行政也应当从好政策里面吸取经验,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等。

7.结合社会现实、自身实际、自身感受

题干中明确规定要“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践”,因此在写文章时一定要体现出这一点。

如2015年国考(市地级)最后一道:“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题干中规定要“联系历史和现实”,因此写作此篇文章时不仅要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还要结合历史,这样的特殊细节应当给予格外注意。

不知道大家都学会怎么精准审题没?

第一招:审题要准,关于审题我们前面说了很多,审题准确是我们做题的前提,要准确把握题目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此外,还要注意题干是否已经明确给出标题,勿画蛇添足。

第二招:标题要有震撼力。这里对比一个标题,如“论三俗文化”与“整治三俗文化必须‘官民合一’”,很显然,后面的标题要比前一个标题炫多了,更能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所以拟标题时既要明确亮出你的观点,还可以采用前后对仗的形式或者主副标题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招:开篇点明论点。申论写作开篇的主要功能是引述议题,表明中心论点,所以开篇点明论点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而且在实际阅卷中通常采用的是定档综合评分,先将你的文章定位哪一档,然后再综合分析你的文章内容,如果你的开篇能吸引住老师,定档就能高一个层次,开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了吧。所以在开篇时勿反反复复,开篇通常可以这样写:交代宏观背景-引述问题-明确表明观点。

第四招:分析问题要多辩证的看,要坚持一分为二,在具体的行文中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将其问题提炼出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时要根据材料中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要强化统筹,避免罗列,罗列原因和措施是很多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个要引起重视,文章写作不像前面的小题,要求衔接顺畅,一定要避免这种罗列的感觉。

第五招:文章重点要突出。这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结构方面的问题,在有限的篇幅内,突出你所要表明的某些问题,重分析的文章要突出分析部分,重解决问题的文章要突出措施部分,使文章内容饱满、重点突出。

第六招:段落之间要协调。这个主要是针对卷面整体的感觉,在明确结构的基础上,有层次的展现出各段内容,注意各段落间的平衡性,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段落或长或短的情况,影响卷面整体评分。

第七招:结尾总结要有一定的高度。结尾应与开篇呼应,通常我们要求在结尾重申论点、体现文章的重点、结合宏观理念适当拔高文章的主旨,但要注意切合实际,勿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