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观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的步骤以下:
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便肯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2、 建立联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甚么是联想,并且建立联想的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指点学生使用联想的方法,让他们把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
4、 提供正确的联想:给予学生正确、有益的联想,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5. 反馈和纠正:对学生的联想进行反馈,及时纠正他们的毛病和不足的地方。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写作中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物质基础
自然,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就能为展开想象和联想提供条件,但我们面对有着不同家庭教育和不同出身的中小学生,面对各个家庭参差不齐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都要做到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广“大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融社会的方方面面于其中。例如,教师提倡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信息知识类节目,从而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一些文化知识等;在闲暇时候看看报纸,看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文史知识》《心灵鸡汤》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这些知识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节假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伴同下出游,同时写下游记和感想;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和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感触,等等。时间长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会慢慢得到积累。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它还与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深度有关。清代郑板桥一生喜欢竹子,他写下了充满大胆、奇特想象的《墨竹图》诗。其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句诗将竹子发出的声音想象为老百姓的痛苦呼喊的声音;另有一句:“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句又把斗秋风的竹枝比作勇敢的武士。诚然,作者如果没有对竹子的细心观察和对其独特深刻的内心体验是想象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二、知识结构的建立是想象力的源泉
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可见博览群书是架构知识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拓宽阅读面,不要只在课本上下功夫,要看方方面面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只要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可能有开阔深邃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中外历史上的大作家、大诗人不胜枚举,我们在读其作品时,不难感受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雄厚的知识结构。退一步说,这也与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文学作品的任务,教育其在有限时间内读完某些书籍,至少读完每册语文课本后面规定要读的名著,并写下读后感,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也可以试着仿写一些作品,然后看看其效果,在自己的体验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这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难做到,而且这些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创新思考的能力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与探索,要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然后勤于思索、善于思考。如果唐代诗人贺知章不善于观察,很可能看不出初春柳叶的纤细和柔美,观察后不分析探索、不善于思考,即使看到了纤细柔美的柳叶,感觉到微微拂面的春风,也想象不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佳句;清代郑板桥即使听到了萧萧的竹声,也想象不到是老百姓的“疾苦声”。所以,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多举此类例子,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事物特征和形象,引导学生多观察、会观察,开阔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四、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
文章要有感而发,想象和联想更是伴随着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是想象和联想的内部动因,是启发想象的动力。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手稿的时候,适逢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听到火车的鸣叫声后,便很快穿上雨衣,飞快跑下他写作的二层小楼,到楼旁的铁轨上去寻找他想象中的“梦中人”(他把这个人物形象习惯地称之为“梦中人”),但此时火车已经远去。这样的情节他回忆说不止一次。我们不难看出路遥在写作时候的情感投入和想象力的深邃。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可以说家喻户晓,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把每一个读者都会引进一个奇幻的精神世界,以此来表现他的理想境界和情感追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联想素质
联想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曾把人的认知活动划分为五个方面:知识、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其中联想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丰富的联想,可以提高想象力,阅读时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写作时有助于开拓文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目标定向这是确定学习目标,理想联想的含义,说明学习和掌握联想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了解到联想的作用,才会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运用。一位教师进行联想训练的定向导入教学例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有的学生面对黑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半天才低声说,这不就是一个句号嘛(当然,还得是英文里的句号)。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丰富极了:豆子、星星、眼睛、痦子、蝌蚪……这个故事说明的问题很多,但我们所关注的,是面对那些联想能力缺乏的同学,我们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明确联想的意义,以及什么是联想,特别是怎样进行联想。
二、分解学习当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和作用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步骤学习联想的思维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联想的特点,讲清运用联想的思维操作步骤。初次接触联想应以分解学习为主,注意分析。这是因为,联想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这种内在的思维过程学生是难以观察体验到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联想的思维过程,然后归纳、总结出有关联想的特征,说出运用联想时头脑里的思维过程,明确其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这种总结性的交谈使内在的思维语言化,增强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意识,为以后运用联想和控制自己的思维奠定基础。下面是一个分解学习的教学例子:众生0:鸡蛋、鸭蛋、石头、眼镜、脑袋、月亮、雨点、露珠、跑道、甜圈、花环……1:火柴棍、接力棒、筷子、手指头、麦克风杆儿……众生:形似。(板书:形似)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联想可以从“形”的方面去展开。我们在看这样一组数字:168 518 914 174(板书)众生:“168”想到“一路发”,“518”想到“我要发”,“914”想到“就要死”,“174”想到“要气死”。众生:音近。(板书:音近)这是人们根据谐音赋予了这些数字特殊的意义。由谐音而产生的这种联想,迷信色彩是比较浓的,是应该否定的。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今年中考,一位考生拿到准考证后跑到班主任那痛哭,因为她的准考证号的尾数是914,她说她“死定了”。本来根据她的水平可以考五百七八十分,但在这种不良心理暗示下,最后只考了五百出头。可见这种无意义的谐音联想对人是有害的。
三、指导练习通过分解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联想的特征及其思维过程。但是,理解并不等于掌握,只有进行练习和运用,才会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文能力。所以,当学生了解了联想的特征、思维过程和操作步骤后,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联想方法。通过指导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并能熟练运用联想方法,学习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在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克服困难。练习运用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由潜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从阅读理解和写作运用等阶段。
1.阅读品位。
2.改写练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下子马上要求在写作中运用联想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先进行改写练习,给学生铺垫一个学习阶梯,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3.命题写作。学生掌握了运用联想的技巧后,教师就可以拟定一些易于运用联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练笔,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联想方法。总之,通过多角度联想训练,学生明白了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联想的天地是广阔的,运用联想的范围是广泛的,从而扩展了视野,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联想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联想素质
1.比喻式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和它在形态上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由桂林的山的形态想到和它相似的老人、巨骆驼等等,使语言表达形象、逼真。
2.拟人式联想。就是由物想到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如《林海》一文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山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把兴安岭当作一位漂亮的姑娘来写,突出了兴安岭的美丽。
3.对比式联想。就是由现在想到过去,由今天想到昨天,由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过去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当灵车驶过长安街时,作者写道:“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突出了对周总理的回忆。
4.引用式联想。就是由事物或现象想到和它有关的名言、警句、谚语等,例如,课文《第一场雪》中的“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用谚语突出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5.对比式联想。就是由物想到和它相反或相对的特点,起到反衬效果。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鲜明的对比。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作者拿大海、西湖的水和漓江的水作对比,突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二、灵活运用联想的方式
当然,联想的方式还有很多中,我只是总结出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几种,但是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灵活运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仿写课文语言,提高联想素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管是写景状物的,还是写人叙事的。这些文章的语言表达艺术高超,大多都运用了多种联想方式,是培养学生联想素质的最佳模仿材料。教师如能去启发诱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适合于自己习作要求的语言联想方式进行仿写,作文内容就会更生动、准确、形象。如学生在写《校园的柳树》作文中,开头模仿《桂林山水》中对比式联想这样写道:“我看见过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欣赏过粗壮茂盛的梧桐树,却从没有留心观赏过婀娜多姿的校园柳树……”写出了自己对柳树的喜爱之情,文中还运用了引用式联想写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作文内容极其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培养学生联想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运用课文中联想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形式的习作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习以为常,善于积累联想语言,最终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推陈出新,有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联想素质。
2.运用新课程理念,培养联想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还要有追逐前沿的学术意识。发展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创造性。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联想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们看见鸟在空中飞翔。制造出了飞机,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泳,制造出了轮船。可见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开始想→画→看→说→写,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语言、逻辑、联想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如在写景状物作文教学中,我用《校园的柳树》为示范材料,首先,让学生在脑子里想象柳树春、夏、秋、冬的样子,然后用笔画出来,在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看着自己成功的作品,让学生展开联想:春天的柳树想穿上绿色的新衣裳,像刚出生的婴儿在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夏天的柳树像一把撑开的绿伞,又像在翩翩起舞的少女;秋天的柳树像一群群飞舞的蝴蝶,又像给校园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冬天的柳树像美丽的珊瑚,又像一位坚强的战士在守卫着学校等等。然后课堂分小组交流,看谁想得更形象,更有创意。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性思维。最后,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多种联想方式写出来。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联想思维向外拓展到“花坛”“公园”“彩虹”等其他景物的描写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能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加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的联想素质就会妙笔生花,越来越“神”,使小学生写作的难题迎刃而解。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素质,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甚至会让学生走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