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训练是什么意思-如何看待道德训练说

《如何看待道德训练说》是一本讨论道德教育的书籍,作者是李国修。该书认为,道德训练应当是一个长时间的进程,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境来实行。书中强调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义感和爱心的重要性。《如何看待道德训练说》认为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实践和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实现。

为什么坚持不懈地训练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良好的道德表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它是孩子健康成长和进步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应该及早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广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和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关键。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一个和睦、舒适、热情、温暖、平等的家庭里,父母关系好,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一视同仁,孩子也会有助人为乐的习惯。相反,无休止的家庭纠纷和口角,不仅对夫妇两人,而且更对孩子起着极其不良的影响。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互相争吵,满嘴污言秽语,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孩子也学着父母的样子与人争吵,骂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脏话,急了就打人。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要形成一个综合的教育力量,那就是良好的家风。

2.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是天生而来的,它是良好道德习惯的表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变为习惯,只有潜移默化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作为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好的道德行为。

①表里如一

每一位家长不光要为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还要帮他们穿上文明语言的“衣裳”。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是不是和内心一致。作为家长,要训练孩子表里如一。

②分清是非

孩子年龄小,知识少,身心发育还没有成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很难分辨清楚。加上自制能力弱,他们常做出是非颠倒的事情。家长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才能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③正面引导教育

在孩子生活的过程中,要善于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比如当孩子在公园看到别人把果皮扔在垃圾箱里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应该怎样做再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别人为自己让座时,就让他表示感谢,并鼓励他学习。也可以在孩子看到不好现象时,帮助他分析对错,告诉他这种现象为什么不对,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这样在对比中让孩子悟出是非对错标准,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变成孩子的习惯。

如何看待德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一、练习品德行为习气的根本要求

1.尊重小学生特色和实际情况

闻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品德展开阶段理论指出,儿童品德的展开是一个具有明显阶段性的进程,分为前品德阶段、他律品德阶段、自律品德阶段以及公平品德阶段,儿童在不同的品德阶段有着不同的特色,因而练习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气切记要尊重其特色和实际情况,既不能一直停留在初级品德教育阶段,也不能超越小学生的认知展开水平。例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一些根本的品德理论,可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一些理论的知道只能停在外表,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气练习不能“一刀切”。小学生正处在进入自律品德阶段的时期,这个时期尤其要注重引导和鼓舞,并且所有品德行为习气的练习都要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展开水平,只要这样才干收到杰出效果。

2.掌握练习的最佳时机

古人有言:“少成若天分”、“养习于童蒙”,杰出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需要从儿时抓起。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气构成的萌发时期,品德知道刚刚开端构成,行为习气正在开端养成,这正如古代教育家洛克所言,儿童犹如一张“白板”,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而能够说小学是练习孩子品德行为习气的关键期。为此,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气的练习一定要抓住练习的最佳时机,做到从一年级抓起,并且每一个年级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引导,例如关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侧重练习品德因果判别才能,而对五年级的学生则注重品德判别的考虑才能的练习。

二、练习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气的途径

1.注重典范演示,展开典型教育

典型教育是经过典型的人或事物来进行演示,它将笼统的说理变成用活生生的案例来进行教育,然后引导人们学习、效法。小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气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喜爱并长于学习身边大人和同学的一些行为习气,因而要练习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气,有必要注重典范的力气,多为其树立一些正面典型进行演示教育,让小学生在比照、学习中发现和构成杰出的品德行为习气。例如能够经过向小学生叙述中国少年先锋队缔造者赖宁的先进事迹来鼓舞和引导小学生,也能够倡议小学生学习雷锋做好人功德。

2.营建德育环境,坚持有意练习

荀子有言:“蓬生麻间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影响人的一生,人的全部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进入一个好的环境能让人“赤”,进入一个坏的环境则让人“黑”。因而,要想练习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气,有必要注重德育环境的营建,坚持有意练习。首要,要注重物质环境的营建。校园要尽力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杰出的校园环境,例如将校园的院墙、教室的黑板等附上有教育含义的图画或文字,比如山东寿光文家大街西城小学活跃展开了班级文明、楼梯文明建造,随后又展开了楼道文明建造,在楼道中打造出了赋有教育含义的“文明墙”,不只显示了校园特色,并且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其次,教育者要注重精力环境的营建。为此,教育者要实在做到关爱学生并引导小学生关爱他人,活跃与小学生树立调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多鼓舞、赞扬学生,让学生感遭到对等与关爱,活跃为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营建一个杰出的精力环境。

3.从点滴做起,练习要锲而不舍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杰出的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并且要做到锲而不舍。为此,教育者首要要认清做点滴小事的重要含义,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气的练习从点滴小事抓起,让小学生经过做一些小事提高品德知道、养成杰出习气。例如张家口回民小学从2010年开端倡议、实施“养成十种好习气”主题教育活动,召唤小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杰出的品德行为习气,如到社区整理白色废物,在学雷锋月里展开“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小学生每人都学习雷锋做一件功德等。经过展开这一主题教育,现在校园的碎纸屑少了、文明行为多了,可见这种“抓点滴小事、养杰出习气”的行为效果明显,值得学习和推行。其次,教育者要有耐性,对小学生常出的一些问题、常犯的一些过错做到有耐性,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剖析行为的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凭借先进典型来鼓舞学生,协助学生一步步地知道过错、改正过错,然后养成好的习气。

4.拟定行为标准,展开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都有好动、贪玩的特色,因而教育者要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色拟定品德行为标准,对好的行为加以鼓舞、对差的体现进行教育。当时国家制订了《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尽管对小学生的根本行为起到了约束效果,可是这一《标准》内容相对较广泛,校园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校园自身、学生自身的特色拟定出更为细化的品德行为标准,然后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杰出品德行为习气的养成,如潍坊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将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纸花等都写入了校园的品德行为标准之中。此外,教育者要清晰品德的构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结合的进程,因而进行品德行为习气练习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而是要辅以实践活动。

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