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如何分辨真假-修辞手法如何分辨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文字中使用的各种技能,包括比喻、拟人、夸大、对照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以下是一些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1、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特定的意思。例如:“他的心像一汪平静的湖水”。
2、 拟人:把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点和行动。例如:“风儿轻轻地吹过稻田,带走了疲惫。”
3、 夸大: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突出某种情感或效果。例如:“他跑得像飞一样快。”
4、 对照:通过比较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来强调其中的一个。例如:“幸福与痛苦是相对的。”
5. 反问:用疑问句情势表达肯定的观点或看法。例如:“你难道不想变得更优秀吗?”
6、 排比:重复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我们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勤奋努力,不怕困难;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以上内容就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分辨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作以及语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帮我区分一下这几个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比拟、借代,谢谢了
常见的修辞方法:
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 [ ]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 ]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 [ ]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 [ ]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例如,《胖子学校》描写三个小胖子的肥胖,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是稀奇古怪的。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即便是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变得异乎寻常。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这一切都构成了夸张的景象。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 [ ]
- [ ]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 ]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 [ ]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 [ ]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共计63种。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的常见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替事物、具体代替抽象、部分待替全体、整体代替部分。
3、比兴:也叫比喻兴起,常用于诗歌散文。作用:引出下文观点或中心
例句(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中第一二句为起兴,引出尾句,即为文章中心。
4、比拟:有作比较和打比方的含义。意思是比较模拟。“无可比拟”即为无法与它相提并论
(作比较与打比方均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前者是通过说明事物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外部联系的事物、事理进行比较时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特出清楚;后者运用比喻说明事物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