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偷换概念诡辩-如何应对偷换概念

在处理逻辑问题时,偷换概念是一种常见的误导手法。要有效地应对这类策略,首先需要明确对方的观点和论据,并对其进行批评性的分析,以确认其是不是确切反应了原始概念。如果发现有偷换概念的情况,可使用反驳技能来纠正毛病的概念,以确保讨论的内容始终围绕着原始的议题。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学习沟通,提高说话能力有一个隐藏的部分,那就是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应对危险语境的方法。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能都是你说得我都会听,我讲得你也愿意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声东击西的句子是难免的。
当我们面对一个接着一个不怀好意的句子时,找到正确的应对思路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当我们面对任何问题,任何一个人,首先应该做到得是,不要盲目说出心中的想法,而是应该像一个沟通高手一样,在保持愿意沟通的前提下,找到双方都接受的沟通方式。
任何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需要培养自己在沟通方面的能力。
在《沟通的方法》一书中,作者介绍个几种在极端情形下的应对方法。只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于增进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一、偷换概念
在职场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愿意听到的,其实是来自于他人的赞美,哪怕这样的赞美带着恭维的意思,也没有人会拒绝。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出赞美他人的话,要是对方不是上级或者领导,说得最多的花只会是嘲讽,玩笑。有些是无心之言,有些则是刻意而为之。
当我们在面对他人带着阴阳怪气的话语,比如,你可真是一个大忙人时,要是怒从心头起,立即怼了回去,怕是会在职场生活中埋下一颗雷,后患无穷。反之,要是我们能够压下心里的火气,将忙碌和休闲的概念进行调换,用雷厉风行或者业务精英的你是我学习的榜样进行回应时,哪怕平常总是对我们看不顺眼的人,大概也会老脸一红,支支吾吾半天。
谁能拒绝一个赞美自己的人呢?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圈子周围的人?
偷换概念的沟通技巧关键点就是用一种肯定的语气,更改原来句子中的嘲讽,用一种赞美的真话进行回应。
拍马屁的行为是弄假成真,是不可取的。要是说出来的话都是事实,也起到了拍马屁的效果,那带来的影响可就不一样了。
二、缓存时间
面对突然安排的工作,是果断拒绝,还是欣然接受?要是那个安排工作的人是老板,我们应该怎么回复?要是他是同事,我们又该怎样回复?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一种困难是,所有的招式像打在了棉花上,没有一点儿作用。
所谓的缓存时间就是那个化解其他人招式的棉花。
紧急派下来的工作不要急,我和其他人商量一下,做一个调整。职位的调动暂时没有把握,可以给一天时间好好考虑。这样的回复既可以让上级领导心里有一个底,也能够为自己接下来的调整留出空间。
在下一次我们主动联系其他人时,提出问题的人就是我们,那些主动权也留顺利转移到我们手中。主动说话的人总有优势。
其实,不管是遇到怎样的意外情况,对于每一个走在职场中的人来说,除了从话语中找到对方的真实目的以外,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我们需要和对方建立长久的联系。这种联系关系依靠的就是我们的主动沟通者身份,而这种身份获得的前提则是对方愿意和我们产生联系。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时常赞美自己的人,这又是从敌对破冰的开始。
今天咱们看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忽悠手段,或者是诡辩手段。识别这边手段可以防止自己被人欺骗。
诡辩或者忽悠的方式都有哪些类型?
一是偷换概念。怎么理解这个偷换概念的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在和另一个同事谈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你说了一句“人类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同事马上拍案而起:”什么,就是说我也是猴子变来的了?“这个时候就是偷换概念,人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个人不是。”进化来的“和”变来的“也不是相同的概念。
二是强加因果关系。我们谈到很成功的企业家的时候,比如“马云”。马云的成功是因为他在艰难的时刻,在没有别人支持,很多人都认为他做的是“传销”,在别人认为互联网在中国不可能兴起的时候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变成很成功的企业家。所以就有人得出一个结论:你不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是因为你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两个因果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是无法推出。这个和强加因果有一点区别。比如在判断一个人的身份的时候:他不是医生,数学家,科学家,那么他就是一个诗人。这个推论就有很大的问题。那么要“推得出”是在什么前提下呢?要“推得出”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比如前提条件是“他是医生,科学家,数学家,诗人”,那么他不是医生,数学家,科学家,那就一定是个诗人。
说了这么多,而我们怎么去应对遇到的诡辩和忽悠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校准问题,你可以问对方一句“咱们的问题是什么?”拉回原先的讨论。第二是摆明事实,用事实说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