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罚款如何做账务处理-厂家罚款如何做账
如果一家公司因违反规定而被罚款,应当依照以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
1、 收到罚款通知:首先需要确认收到的罚款通知,了解罚款金额、缘由和期限。
2、 记录罚款信息:将罚款记录在财务系统中,并注明罚款的缘由和日期。如果需要,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账户来专门记录罚款。
3、 缴纳罚款: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罚款缴纳给相干机构。需要注意的是,支付罚款时可能需要提供相干的发票或收据作为证明。
4、 减少相应科目余额:在财务系统中,减少相应的科目余额(如“其他应收款”或“营业外支出”等)。
5. 调剂利润表:如果罚款金额较大,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表产生影响,需要调剂相应的科目。
6、 附上罚款通知书:在账务处理完成后,最好附上罚款通知书作为凭证,以便以后查阅和审计。
以上内容是关于罚款账务处理的一般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公司在收到罚款通知后,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公司处罚员工罚款怎么做账
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公司要进行处罚做账务处理
1、如果是直接收员工的现金
借: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净收入
2、如果是从工资中扣除
借:应付工资-员工工资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净收入
3、收取了职工押金之类
借:其他应付款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净收入
扩展资料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外收入
罚款收入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职工的罚款要分为两种情况:
1、因职工工作失误,造成直接损失,可以直接冲减管理费用,或相关损失科目。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管理费用等
2、只是职工开小差,迟到等,没有直接损失,把计入损益的工资做反向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指明应借、应贷账户的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分录,包括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金额三部分,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会计分录格式和要求:
1、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约束员工、鼓励员工等,一般会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比如员工迟到则会被罚款,对于罚款收入该如何做账?
罚款收入如何做账?
罚款收取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
罚款扣除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
营业外收入怎么理解?
营业外收入亦称“营业外收益”,指的是与生产经营过程无直接关系,应当列入当期利润的收入,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
营业外收入在“利润”或“利润或亏损”账户核算,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需单独列示。属于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款项应及时入账,不准留作小家当或其他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
“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贷方表示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表示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并且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该科目的贷方表示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借方表示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而未付的职工薪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