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概括题如何分类汇总-归纳概括题如何分类

归纳概括题是一种考试情势,通常在测试中出现,要求学生对给定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提炼,构成一个简洁明了的摘要。这类题目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根据题目所涵盖的主题、答题的方式、题目的难易程度等。这些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准备这类题目。

2022国考申论写作技巧:概括归纳分类的注意事项

申论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题型,其难度并不高,但是近年来考生的得分却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分类。那今天我们针对概括归纳类题中分类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这也是很多考生的疑问,下文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一、分类一定要符合题意。

分类有时是为了答案书写规整,逻辑清晰的一种体现,但有时分类是题干做出明确的要求,让我们进行区分类别的一种体现,也是考察我们是否理解材料中所给出的相关答案点之间的关系。而我们在作答时不仅要能够找准答案点,还要能够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分类一定要符合题意要求分类归纳的内容符合题目的命题意图,吻合作答任务。

例2020江苏C卷第一题

给定资料2中,特派员领航员们助力乡村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加以归纳和概括。(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题干当中强调归纳概括,概括归纳类题的书写需要考虑题干设问,要从题干设问的角度进行分类,这道题中说从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归纳概括,其主要就是从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分类。那么在分类时要注意分类的角度是影响的角度,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类。而大家常见的误区是从特派员和领航员两个主体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来进行分类,这是与题干信息不符的。

参考答案

1.提供科技服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编写农业技术教材,传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其掌握致富本领。

2.促进科技扶贫:推进创业式扶贫,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创办企业,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带领农民脱贫。

3.推动产业发展:利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带领农民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4.充实基层组织:发挥自身阅历、领导力优势和奉献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推动基层组织工作顺利开展。

5.改善居民生活:筹集资金完善各项生活设施,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二、分类时要注意类别性质要一致。

在分类过程中,大家经常是把自己所掌握的分类方式全部都尝试一下,看看哪个更加合适,但总是有些小伙伴由于对于分类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分类的方式混杂,一道题中既能看到用主体法分类,又能看到用行为法分类的情况。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强调一下,分类时要求分类归纳所分出的类别属性一致,类别内部的属性也一致。

例1 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

这道题的材料中第一段结尾处有一个三农的新故事的表述,那么我们根据阅读完材料发现里面的内容可以根据农业、农村、农民来进行分类,但是内容中总会有同学将返乡创业者增多划入到新农民中去,我们说返乡创业者是通过创业的方式对农村建设做出努力的人。所以应该划分到新农村当中去。那么内部属性与类别属性不一致,分数同样会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

一、新农业:农产品实现现代化发展;电商增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展了销售渠道。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改善;返乡创业者增多;政府和企业往乡镇的投入增加。

三、新农民:生活水平提升;追求生活品质;心里更踏实,对生活的信心足。

三、分类时不要重复。

经常在分类时看到有些类别之间是彼此交叉、重叠甚至是包含的关系。这样会出现在书写同一内容时,有些答案点放在任何一个类别中都是可以的,就失去了分类的作用。因此,分类要求分类归纳后所呈现出的类别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同一类别内部也没有重复内容。

2011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

这道题的材料中非常明显的涉及到多个主体,所以当大家看到这样的材料后,可以首先考虑运用主体法来归纳。但是在划分时总会有些小伙伴将学校列出一个类别,又将公办学校列出一个类别,导致学校包含公办学校,从而公办学校的门槛高、收费高就放在两个内容当中哪一个都可以,不符合分类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公办学校:门槛高、收费高;

2.农民工子弟学校:

①数量少、经费少、硬件设施简陋;②没有合法地位;③办学场地、师资、生源不稳定。

3.家庭:

①生活困难;②家长不重视;③了解学校渠道少;父母工作变化,被迫转学。

4.个人:

①遭到不平等待遇、受歧视,心理边缘化倾向;②成绩一般或不好;③拿不到毕业证。

5.政府:

①缺乏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支持;②有户口限制;③升学问题,教材不统一。

以上就是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时大家对分类误区的解答,当然还需要大家通过反复做题不断进行总结提升,需要通过做题来慢慢体会,这个是需要不断积累、掌握规律,希望大家冷静应对,沉着备考,也预祝大家能考一个好成绩!

2020年吉林省考行测备考:概括题如何分类?

一、逐条列项。

首先归纳概括题目的所有要点都要逐条列项,例如用“一、”“二、”“三、”或者“1.”“2.”“3.”或者“一是”“二是”“三是”来引出每个要点,使其条理清晰可见。

二、适当分类。

1.题干中提示进行分类。

例:中心拟制定《M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管理办法》,由你负责撰写“承租人行为规范”部分。请你借鉴H市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市情况,围绕租车、用车、还车三个环节,列出公共自行车承租人的行为规范要点。

很明显在题干中要求考生的作答内容要从“租车”“用车”“还车”三类进行解答。

例:根据给定材料3,总结一下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询问“哪几个方面”“哪些方面”时,要求大家要将这个方面概括出来,需要将每个要点进行分类概括。

2.要求中提示进行分类。

例:“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很明显,在要求中提出“分类合理”的标准,要求大家必须要进行分类,且评分标准会非常严格。首先要有类别,其次分类要准确,最后再按照要点取分。

3.要点条数较多。

达到条理清晰的标准首先要“逐条列项”,但是当我们从材料中提取的要点很多,尤其是超过7条时,例如有12个要点,如果从1罗列到12,就会显得要点很凌乱。这时提示大家要进行适当分类。

二、分类的定义

分类:按照事物的固有属性与逻辑功能分别归类,申论中的分类标准需要根据题干和给定资料。归纳是通过分类来实现的。

1.分条整理

分条整理是针对要点相对较少,且要点之间相对独立,内容有明显区分的题目,此时只需去除重复,分条作答即可。

2.分类整理

除了分条作答以外,题目中所提炼的要点可能来自不同层次,且要点很多,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衔接和逻辑关联,这时就需要分清属性、程度和类别,通常按照固有属性和逻辑功能进行分类。

三、何时分类

1.题干或要求为明显按类别呈现的设问。

例子根据“给定材料2-4”,概括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使用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2018年山东A)

讲解根据题干当中的表述,作答时要分成“使用问题”和“运营问题”这两类,不可以分成其他的类别,一切以设问为主,审题不清而分类错误可能会失分,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准审题。

2.题干中出现“分类”、“归纳”,要求中出现“条理”等词语的时候要分类。

例子“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11年国考地市级)

讲解题干当中虽然出现了两个设问题“概括”和“归纳”,但是这两个词都属于概括类的字眼,所以这只有一个问,就是概括问题的具体表现。这道题出现了“归纳”,要求中出现了“有条理”,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用分类的方式来作答。

3.要点超过7条及以上默认分类。

例子“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2016年江苏A)

讲解题干中同样仍然出现了“归纳”这样的字眼,要求中也提到了“条理清楚”,这就已经暗示我们要对此分类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道简答题,它的材料范围是非常广的,需要我们阅读全文,那么我们在读材料的时候一,提炼了10个答案点,我们也不能直接把10点罗列在答题纸上,所以要进行分类。

4.行文逻辑暗示分类

例子“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