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品德与社会如何说课

好的,关于“品德与社会如何说课”,我可以为您提供以下信息:

1、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2、 在说课时,需要详细论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

3、 通过说课,可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失败怕什么》说课稿

《失败怕什么》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姐妹:顺利往往伴随着挫折而来,成功常常在失败中诞生。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本堂课可以说是一堂心理辅导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面对失败要不灰心不气馁,勇敢地面对,保持乐观的情绪;面对失败更要分析原因,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二、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生活”、“综合”是它的核心。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来实现的。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做到明理,激情,导行。一、走进学生生活,让课堂回归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因此,我们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品德教学融入生活、回归生活。课一开始,我通过音乐(《我们多么幸福》)和学生成长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幸福,然后话锋一转,通过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再现生活,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经历过的失败,并且谈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态度。目的是让学生在回忆生活往事的过程中,在生生交流中,认识到:生活的道路真的是坎坷不平,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为此感到难过、伤心、甚至痛苦,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敢于正视困难。

二、走进学生天性,让课堂富有情趣品德课在有些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如果停留在说教上,那么学生很容易厌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巧于设计情境,真正走进学生天性,让课堂富有情趣。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学生的情境表演,这两个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然后让学生一起针对这两种现象,分析原因,寻找方法,既帮助了同学,又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三、走进学生心灵,让课堂充满感动《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序、和谐、真诚和温馨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是学生积极情感产生的基础,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动,让品德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品德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品德课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有效活动,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实现内化。如在让学生感受名人面对失败不退缩,坚持到底的精神时,我通过视频,文字等让学生感受感受到航天英雄的伟大,达到学生对道德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教育。失败不要紧,失败并不可怕,面对失败重要的是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当学生从身边人、从名人身上受到启迪教育后,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有效的方法来“吃一暂长一智”。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说课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第二课时

第十一课 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做家长的小帮手,学会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养成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 步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幻灯:小记者的三个镜头;

2、学生准备讲自己的故事:《我是妈妈的“小电热毯”》;

3、设计用纸。

教学过程:

一、不做“小麻烦”(辨析导行)

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的也要尽力去学着做,用自己的行 动感谢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和日夜操劳,减轻他们的负担,养成从小爱劳动,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大家做得怎么样呢?一位“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对我们校园中的学生进行了暗中采访 ,拍到了这样几个镜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小记者采访报道:

镜头一:电话亭旁,一个女孩正在打电话:“妈妈,快帮我把红领巾送来!”

镜头二:放学时,一女孩哭着告诉另一男孩的家长:“他在学校老是打我……”

镜头三:体育课后,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