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事业编是什么意思-全额事业编是什么

全额事业编制,是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全部由国家承当,单位不向社会招聘员工,也不向个人收取任何费用。全额事业编制一般用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具有全额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待遇和保障,并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动。

全额事业编制是正式编制吗

全额事业编制是正式编制。全额事业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事业编制有哪几类

1、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又称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全额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中待遇最好,也是最稳定的,如证监会,银监会待遇比照公务员标准,也许将来也能转成公务员;

2、差额拨款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差额事业单位非常多,包括报社、电台、学校、邮局、医院、市政等部门,因为这些部门的创收能力有限,必须得到政府的补贴;

3、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说白一点就是为了以后变成股份或者国企做准备,已经改了的有公汽之类的事业单位,将在几年内变成企业化管理。

在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全额事业编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全额拨款的机构中,按照编制管理规定确定的编制数量,用于招聘、调配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编制形式。全额事业编的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福利待遇。全额事业编一般适用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

财政拨款则是指政府或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规定,向特定的机构或项目提供的经费支持。财政拨款的对象可以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其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用于支持特定的事业或项目发展。财政拨款通常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期限,且需要经过严格的预算和审批程序。

全额事业编与财政拨款的主要区别在于:全额事业编是针对人员编制的一种形式,而财政拨款则是针对经费支持的一种方式;全额事业编的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财政拨款则根据项目需要而定,可能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全额事业编通常适用于公共机构,而财政拨款可以支持各类组织或项目。

全额事业编和财政拨款在公共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额事业编有助于保障公共机构的人员稳定和工作连续性,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财政拨款则能够灵活支持各类事业和项目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全额事业编和财政拨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额事业编可能导致机构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而财政拨款可能存在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两种制度,以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

全额事业编和财政拨款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前者是人员编制形式,后者是经费支持方式。全额事业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福利待遇,适用于公共机构;财政拨款则具有灵活性,可用于支持各类事业和项目的发展。在实践中,应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两种制度,以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五条规定: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条例》

第二条规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中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