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曳是什么字-什么而曳

“曳”是一个汉字,读音是“yè”,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以下是关于“曳”的一些基本解释和用法:

1、 “曳”字有拖拉、牵引的意思。例如:“曳杖”,意思是用拐杖拖行;“曳引”,意思是牵引物体使其运动。

2、 “曳”也能够用来形容行动缓慢或不愿意前进的状态。例如:“他曳足前行”。

3、 除此以外,“曳”还有悬挂、牵扯等含义。例如:“曳丝线”,意思是拉扯细长的丝线;“曳帆”,意思是用绳索牵引船帆。

4、 在文学作品中,“曳”还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优雅或流畅,例如:“他的步伐曳但是行”。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曳”的含义和用法。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发问。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而曳木之职荒矣。”翻译

治理天下好比拉大木头,在前面拉的人喊着号子,在后面拉的人也以号子声相应。国君与臣下,就是共同拉木头的人。

出自: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翻译:治理天下好比拉大木头,在前面拉的人喊着号子,在后面拉的人也以号子声相应。国君与臣下,就是共同拉木头的人。假如手里不拿着绳索,脚也不站在地上,前面拉木头的人只在后面拉木头的人面前嘻笑娱乐,后面拉本头的人还认为这样不错,那么拉木头这件事也就荒废不干了。

作品简介

《原臣》是清初年学者黄宗羲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应该是为万民治理天下的,臣也应该为万民而不为一姓。臣应该首先关心人民的疾苦,而不应该只关心君主的存亡。指出天下的治和乱,不在于一姓之兴亡,而在于万民之忧乐。

作者批判了不以天下万民为事的君主和甘作君主仆妾的臣子,否认君臣之间是绝对服从的关系,认为君和臣是共治天下的。同《原君》一样,文章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要求限制君权的民主思想。全文采用问答形式,说理透彻,条贯清晰。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有人焉,视于无形2,听于无声3,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杀其身4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5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6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日: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冶,而分冶之以群工7。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8,非其道9,即10君以形声强我11,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12,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13,吾从而视之听之14,此宦官15宫妾16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17,吾从而死之亡之18,此其私昵19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20。

世之为臣者昧21于此义,以谓22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23,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24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劳扰25,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讲26治之牧之之术。苟无系27于社稷28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29,亦以为纤芥30之疾也。夫古之为臣者,于此31乎,于彼32乎?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33、纣34之亡,乃所以35为治36也:秦政37、蒙古38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39、宋40、齐41、梁42之兴亡,无与43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44,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末尝不背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45。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46,足不履47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48,从49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嗟乎!后世骄君自恣50,不以天下万民为事。其所求乎草野51者,不过欲得奔走服役之人。乃使草野之应于上者52,亦不出夫奔走服役,一时免于寒饿、遂感在上之知遇53,不复计其礼之备与不备,跻54之仆妾之间而以为当然。万历55初,神宗之待张居正56,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57未能百一58;当时论者骇然59居正之受60无61人臣礼62。夫居正之罪,正坐63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64,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65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66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67耶?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68乎?曰:非也。父子一气69,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70。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71。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9]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原臣:从根本上推论关于臣的道理。原,推论其本原。

2、无形:没有形象,这里指事物还未显现的时候。

3、无声:没有声音,这里指事物未发出声音的时候。

4、杀其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节文,语见《论语·卫灵公》。杀,这里指自杀或被杀,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牺牲。

5、资于事父:即“资于事父以事君”,语出《礼记·丧服四制》,又见《孝经》。资,运用。

6、极则:最高的准则。

7、群工:群臣,百官。工,官。

8、以……起见:固定句式,以……为出发点,为……着想。起,开起,产生。

9、非其道:不合为君之道。

10、即:即使。

11、以形声强我:以形象和声音,明确表示出来,勉强我。

12、立身于其朝:站立身躯在人君的朝廷里,就是说自己在朝廷里做官。

13、嗜(shì)欲:嗜好和欲望。

14、听之:听任,听之任之。

15、宦(huàn)官: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或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监、太监等。

16、宫妾(qiè):皇帝宫庭中的婢妾。

17、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齐庄公荒淫,被其臣崔杼杀死。有人和晏婴说:“你可以为君而死吧?”晏婴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18、死之亡之:等于说为人君而死、为人君而亡。之,指人君。

19、昵(nì):亲近。

20、是乃臣不臣之辨也:这就是是臣和不是臣的区别。臣,是臣。不臣,不是臣。辨,区别。

21、昧(mèi):糊涂,不明白。

22、以谓:以为。谓,通“为”。

23、牧之:治理人民。古时把官吏治民,比作牧人牧养牧畜。管子有《牧民篇》,故曰“牧民”,这正体现了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的恶劣态度。牧,统治。《周书·职方》:“王设其牧”,传曰:“牧,谓牧御天下之政教。”

24、橐(tuó):口袋。

25、劳扰:劳苦骚扰,这里指人民受劳苦、受骚扰。

26、讲:研究。

27、系:关系。

28、社稷(shè jì):国家。社,土神。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历代封建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墠,灭了别国,必变置被灭之国的社稷。因之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29、诚臣:忠于职守的臣。

30、纤芥(xiān jiè):细微。《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1、此:指专为人君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为君”、“为一姓”。

32、彼:指为天下人民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为天下”、“为万民”。

33、桀(jié):夏代国君。

34、纣(zhòu):商代最后一个君主。

35、所以:等于“以所”。所,代词,代桀纣的灭亡。以,因为。

36、治:合理,有秩序。

37、秦政:秦始皇嬴政。

38、蒙古:指元朝。

39、晋:这里指东晋。

40、宋:这里指南朝时的宋。

41、齐: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建都建康,史称南齐。

42、梁:南朝之一。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建都建康,历史上也称萧梁。

43、与(yù):涉及,关系。

44、水火:这里指水灾、火灾。水灾火灾,乃大的灾难。故用“水火”代人间巨大的灾难,这是一种用事物的特征代事物整体的表现方法。《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45、邪(yé)、许(hǔ):象声词,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46、绋(fú):大绳子。

47、履:踩。

48、曳(yè)木者:前一个“曳木者”指人君,后一个“曳木者”指群臣。

49、从(zòng):通“纵”,即使。

50、自恣(zì):放纵自己。恣,任凭。

51、草野:乡野的人,与在朝做官的人相对。

52、上者:在上面的人,指人君。

53、知遇:了解优待。

54、跻(jī):登,升。《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

55、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年)。

56、张居正:明代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穆宗死时,与宦官冯保合谋,逐出首辅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神宗年幼,朝政由他主持。前后十年。曾受到神宗的尊重和优待。见《明史·张居正传》。

57、师傅:官名。古代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统称师傅、师保、保傅。为辅弼国君之官,或辅导太子的官。

58、未能百一:未能达到百分之一。

59、骇(hài)然:惊骇的样子。

60、受:指接受神宗的礼遇。

61、无:没有,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62、人臣礼:人臣对君应有的礼貌。

63、坐:因,由于。

64、听指使于仆妾:听从指使,对仆妾听从指使。《明史·张居正传》载:神宗十岁即位,他的生母是李贵妃,按过去的规章制度,李贵妃可以同老皇后并称为皇太后,但是徽号应该有所区别。太监冯保想讨好李贵妃,就暗示宰相张居正,对于老皇后和李贵妃,不加区别地都要尊称为皇太后。居正不敢违抗冯保的意见。又《明史》:“南京小奄醉辱给事中,言者请究治。居正谪其尤激者赵参鲁于外以悦(冯)保。”这就是“听指使于仆妾”的依据。

65、浸(jìn)淫:逐渐受影响。

66、鹄(gǔ ):箭靶的中心,这里引申为准则、标准。

67、实同:指都是共治天下的。

68、臣与子并称:因为人臣也称为“臣子”,所以说“与子并称”。

69、一气:作风。

70、路人:比喻彼此无关的人。

71、累变:多次、多种变化。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