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教育是干什么的-直道教育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直道教育”通常指的是通过直接、简单明了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方法。这类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道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惟和批评性思惟,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未知领域。同时,直道教育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道德素养。

在实行直道教育时,教师需要以同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点,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直道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旨在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材。

什么是教育之美

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教育的痕迹

记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的确,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无为”教育有种种方法,归列以下。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学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道口旁贴了个封条——“禁止倾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

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看到的老师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教师无言以对。“要把学校也当成自己的日子一样过啊!”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

2、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记得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病人被诊断证明为绝症。这个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我的这个医生朋友由于职业的习惯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么静静地听着。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他的过去、现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后的种种心境和牵挂。朋友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轻松多了。后来,听说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绪一直很平稳,配合治疗也比过去积极多了,并且把被医生判定为三个月的生命延长了近一年。朋友对我说,他很欣慰那天没有对那位病人进行长篇大论的劝慰与建议,而只是静静地倾听了诉说。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却从这件事中知道了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寄托。”

3、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忘的记忆:

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4、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

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

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

5、对比

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好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

6、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众多的标本。他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较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逛公园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滔滔不断地解答,显示了丰富的知识。

这位妈妈发现,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情绪特别好。

7、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杨振宁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书给他看,并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和第一本,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再读第二本和第一本,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

8、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翰;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

什么是道?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唯美的句子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流泪,是为了想起一个人,努力去想一个人,是为了提醒自己,至少有一个值得你哭泣的人。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风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未相许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4、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5、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6、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7、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染指江山浮华,泪如长街雨下,敛一身杀伐,面若桃花,守一世繁华,剑指天涯。

11、江南烟雨,我自是愿为你风露宵立,皆因你,梦里相依。

12、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4、风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未相许。

15、四月骄阳斜入窗,倾洒案上笺,素白小字藏清欢,望君归来情字盼。

16、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醒我茶已冷。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

2、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玉楼春

4、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 南歌子四首其二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八六子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 鹧鸪天

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卜算子

10、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 蝶恋花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1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 雨霖铃

1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1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西江月

15、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 浪淘沙

1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1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 玉楼春

1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1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 玉楼春

2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2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2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 千秋岁

2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2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诗经。邶风》

26、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27、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 怨

28、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 玉楼春

2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 鹧鸪天

3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横塘路

3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32、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 玉楼春

33、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 室思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 蝶恋花

35、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 高阳台

36、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 楼上女儿曲

3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三五七言》

3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 有所思

3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 昼夜乐

40、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41、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燕子楼

42、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 蝶恋花

4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4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4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46、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 卜算子

4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 相思曲

4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鹊踏枝

4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 车遥遥篇

5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长恨歌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不孝父母,敬神无益。林则徐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不孝父母,敬神无益。林则徐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译文

如果不孝顺父母,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也是没有益处的;兄弟姐妹倘若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若心术不正,风水再好也没用;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为不正,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整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没有用处: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也没有什么好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妄然求取,没有什么益处:别人的钱财,先饱私囊后,拿来布施,博取善名也没有什么益处;若纵欲而行,伤身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用也没有益处;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积阴德,也是杆然无益。

子孙如果和我一样,留下钱财做什么用?贤明而钱财多就会折损他的志气;子孙如果不及我,留下钱财做什么用呢?愚笨而钱财多更增加他的过失。

小传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省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著有《北直水利书》、《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要求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在虎门全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这本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月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读了,认为女婿诗虽好,但却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

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林则徐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成为功名未就时,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而且对照上下句,诗巾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笃实笃信,活出真精彩在现代汉语巾,笃是忠实,一心一意的意思,笃实即忠厚,多指为人做事踏实不奸猾,也指做学问学知识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笃信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忠实地信仰。笃实笃信与虚假、虚伪等作派恰好反义,它提示我们,要崇尚真理,杜绝浮华,专注不二,埋头苦干。

《易经》有云: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在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中,笃实笃信是品德的至高境界。

笃实笃信,首要诚,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

1940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次子陶晓光想到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厂方要他提供学历证明,陶晓光没有正规的学历,他只好弄来一张虚假的毕业证明书上交。陶行知知道此事后,马上要儿子将假证明要回,还给他写了一封家信: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把你的假文凭退回去,没有学历就没有学历,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拿不到薪水也要老老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陶晓光读了父亲的叮嘱,幡然醒悟,从此后艰辛磨炼,顽强进取,成为一个虽无文凭,却有真才实学的人。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折射出了一个人抵制诱惑、拒绝虚假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准。

笃实笃行,重在行,要心动,更要行动。民国元勋、辛亥军魂黄兴,家境优越,如果不参加革命,他完全可以过安逸的生活,但他毅然弃文从戎,不为名利,为革命往来奔走。革命初期,经费紧张,家境殷实的黄兴变卖了家中的庄园和300石田,换来的钱用作革命经费,后来他还将在城里买的房产变卖捐给革命党人作经费。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时,黄兴手指被打断两根,仍坚持战斗。黄兴用他立身革命,实实在在的一生为笃实,无我家训做了最好的注脚。

笃实笃行,重在实,不可浮华盗名,不能违规逆道。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黄炎培以不为官吏为立身准则,他几次拒绝做官,全身心投入兴新学、开民智,宣讲新知识的教育事业中。他赠给儿子黄大能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这句话讲的就是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来,崇尚笃实笃行,是个人魅力的最高价值所在。

毛泽东主席在一九四一年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巾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鲁迅先生临终时留给家人的遗言是: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他们一个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个是能够铁肩担道义的大文豪,却将少谈政治寻点小事情过活行之于身,言之于口,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如此诚朴地表达出来,提倡专志不虚、真思真干,让人不得不赞这才是真智者。

人之笃实,自有光辉,让我们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不知谁之子,“老子”强名曰:“道”。

道与意识

“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是“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

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就是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

当我们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我们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

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无时无处不在,它超越时空,即在变又不变,若一定有规律则“大道至简”

人脑是小宇宙,人有意识,而天也有意识,意识并非物,天的意识和人的意识没有分别,都从于道,人的意识和天的意识是纠缠在一起的,所以你的想法一定有天的烙印,你的命运同样也不全由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