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因什么得名的地方-鹤壁因什么得名

鹤壁市,简称鹤,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鹤壁市的名称源于东汉时期张衡《四思》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鹤壁,意为“人心之偏僻即为鹤壁”。因此鹤壁因人心之偏僻得名。

鹤壁的市名是怎么来的

鹤壁市,简称鹤城,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1957年3月建市。现辖两县(浚县、淇县)、三区(山城区、鹤山区、淇滨区)和淇滨经济开发区,管辖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140余万,市区人口40万。

鹤壁名字的由来是“鹤栖南山峭壁(鹤在南山的峭壁休憩)”。

鹤壁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周朝诸侯国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非常喜欢鹤,在宫廷朝歌的西北等处养鹤,古诗“仙鹤栖于南山峭壁(鹤喜欢在南山的峭壁休憩)”而得名。

扩展资料

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

商朝,属京畿内地。

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都把鹤壁朝歌作为中国首都。

周朝,朝歌为卫国的都城403年。

春秋时,属卫、晋。

战国时,先后属赵、魏。

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山城区鹿楼乡故县一带),历时39 年。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586 年),复置荡阴县。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

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西周时期康侯簋(gui),出土于鹤壁辛村,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置)。

1957年3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

1958年12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

1961年12月恢复安阳专署,又改归安阳专区。

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汤阴县曾一度划归鹤壁市(后划归安阳)。

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1992年,鹤壁决定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规模的扩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淇滨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