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单位指什么-正式单位 指什么

在法律和政策中,“正式单位”通常指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历、能够自主经营和承当民事责任的组织或机构。这些组织或机构一般包括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

正式单位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设立条件,如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组织结构等,并且需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注册。正式单位也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实行社会责任,提供服务或产品,为社会作出贡献。

正式单位是一种合法存在的社会组织或机构,其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侧重要的作用。

有没有谁告诉我所谓正式单位里的正式工是指什么

现在只分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所谓的正式单位估计是指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以及老的国有企业或者新兴的国家机关主管的或者是下属的企业吧。正式工一般意义上是直接与单位签订合同的员工了与之区别的就是劳务派遣的员工了,这部分人基本上享受不到公司正式员工的待遇的。

正式编制和合同制有很大的区别,正式编制一般都是事业编制,或者是公务员编制,就是俗称的铁饭碗,各项待遇都有保证,有很好的晋升和加薪空间。合同制就是签订合同的,就是所谓的临时工。工资具体要根据合同约定,工资一般是固定的,如果单位不和你签订合同,就会立即失业。

法律分析

合同制和正式编制的区别:

1、合同制的主体一方一般为公司、企业,而编制的一方主体通常是事业单位、机关;

2、合同制通常只需要通过面试,而编制一般都需要经过考试。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