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有什么口诀-德育原则有什么

《德育原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一部著作,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撰写。书中提出了德育的七项基本原则:尊重学生、公正对待学生、重视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实践性、增进学生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这七项原则是我国德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指点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强调了学生在德育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主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公正对待每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性,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学生自我完善,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真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德育原则》是我国德育工作的理论指南,对提高我国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简答孔子提出的德育原则。

孔子的道德教育以“礼”、“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原则:

(1)立志有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每个人都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和宏伟理想,要“志于道”,且要“乐道”。立志要有恒心,能经受困难的考验。

(2)自省自克。“克己复礼为仁”,道德贵在自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省察,要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身体力行。“言必信,行必果”,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4)改过迁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认为,人总会犯错误,有错就改,对别人的忠告采取欢迎的态度。

一、导向性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八、因材施教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