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脱贫是什么意思啊-精神脱贫是什么

精神脱贫,即通过改变思想观念、提高素质能力、培养健康心态,使贫困人口实现心理、文化等全面发展和精神升华的进程。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扶贫事业获得全面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实行精神脱贫的过程当中,应重视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大力宣扬先进典型,推动社会构成正向价值观,增强贫困大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起他们的内生动力,增进其精神风采的根本性改良。

扶贫精神是什么?

精神脱贫是指随着这些年政府对扶贫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部分贫困地区却连续被扶持多年却依然贫困,或者在短暂脱贫后又再度返贫,根本原因是精神贫困。

精神贫困通常表现为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好逸恶劳,不求更好、只求温饱,老守田园、安土重迁,小农本位、重农轻商, “等、靠、要”思想严重。

要彻底摆脱贫困,首要的就是精神脱贫。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就会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就会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升自主脱贫能力。

精神贫困影响:

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它使人们不思进取,失去了任何可以改变其贫困命运的精神动力,磨灭他们的所有追求,消磨了人的意志和精神,使他们的头脑僵化呆滞,精神毫无生气,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体力与精神的双重乏力感,只会坐等救济。

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钉钉子精神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通过各方面的广泛参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全社会众志成城、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谱写了先富帮后富、协同发展、携手共同奔小康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