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兴修了什么工程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秦朝兴修什么工程
秦代时期,修建了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灵渠和都江堰。灵渠是连接湘水和漓水的一条人工运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极大地改良了秦代的交通条件,增进了经济交换和文化交换。都江堰则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珍宝,它由李冰父子设计建造,旨在解决成都平原的水源问题,并成功地将岷江水流引入灌溉农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秦如何巩固统一的?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下: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意义如下: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1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2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4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5 五尺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常頞开通的五尺道,多数地方是对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僰道至味县段的拓宽、修整。道虽宽五尺,但由于沿途山势太险,凿通实在不易。当时尚未发明炸药,只能在岩石上架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
6直道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确立的郡县制,使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还有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百官公卿等官职。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7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