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有什么单位名称-琅琊有什么单位

“琅琊”是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琅琊没有固定的行政单位,它所在的临沂市下辖有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郯城县、沂水县、苍山县、蒙阴县等8个区县。如果您需要了解某个具体的地理或文化信息,欢迎您发问!

琅琊镇的历史遗址

琅琊古城位于琅琊镇驻地,背依青山,前临古港,东濒黄海,西通内陆。春秋时期,琅琊已是齐国大邑和海港及军事重镇。公元前485年,吴国从海路攻齐,在琅琊海面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琊。《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春秋时期琅琊曾为越国都。《括地志》记:“密州诸城东南百七十里有琅琊台,越王勾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琊故城(今夏河城)。”《诸城县志》载,秦琅琊郡治,汉琅琊县治,隋丰泉县治,皆于此。明初,此地为兵寨,称夏河寨备御千户所,隶属灵山卫。近年曾出土秦砖、釉陶器、“千秋万岁”瓦当、黑陶器、古币等文物。

琅琊故城占地约数10万平方米,西汉后期因地震等原因失去中心地位,古城渐被湮没。明初,在遗址处建夏河寨备御千户所,今已倾圮,仅余部分城墙和护城河遗迹。古城东部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皂户商代文化遗址,曾出土大量商代遗物。西北1.5公里处,有村名“甸王家”,当地有“先有甸王家,后有琅琊台”之说,是琅琊台周围仅存的先秦村邑。

琅琊台位于黄岛区中心西南30公里处,三面环海,西面接陆,海拔183.4米。其东南为斋堂岛(相传为秦始皇登台时斋戒之所),北为龙湾,西南为沐官岛(传说秦始皇的从官曾在此沐浴),西北为琅琊城故址,东北望大珠山和灵山岛。台顶平敞,周长150余米,台基面积5.88平方公里,南坡稍缓,北坡陡立。

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

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齐桓公、齐景公尝游此,数月不归。有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由会稽徙都琅琊,起观台,以望东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三巡其地,迁民3万户于琅琊台下;大兴土木,修筑琅琊台,以观海望日;于台下修成“阔三四丈”的御路三条;刻石立碑,颂秦功业;祭祀“四时主”;在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二世登琅琊台,刻诏书于始皇所立石旁。汉武帝亦曾多次涉履琅琊。

西汉末年,琅琊台建筑毁于地震。后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熊曜、苏轼、颜悦道、王无竟、丁耀亢、刘翼明、高凤翰、李澄中等文人学士,皆曾登临其地,留有《登琅琊台观日赋》(熊曜)、《书琅琊篆后》(苏轼)、《琅琊为秦碑布告游人诗》(刘翼明)、《太古园集》(王无竟)、《艮斋笔记》(李澄中)等。明万历二十六年(598年),诸城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在台上建海神庙、礼日亭,并立碑石,刻记他登琅琊台的奇遇。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颜悦道建生祠于台上。

琅琊台自然风光秀丽,古台观日、海市蜃楼为琅琊台胜景,唐开元进士熊曜、清诸城文人李澄中分别在其《登琅琊台观日赋》《艮斋笔记》中有记载,当地人亦有此说。

1982年,琅琊台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5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景区。期间,胶南市人民政府投巨资修建和修复了徐

福殿、云梯、御路、琅琊刻石、始皇群雕、望越楼、琅琊刻石亭、亭子兰炮台、青岛琅琊文化陈列馆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观,还树立了“徐福东渡启航处”和“古造船遗址”等纪念性标志。

琅琊刻石位于琅琊台顶西部,为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刻石通高4.8米,上宽0.76米,下宽2米,东、南、西三面环刻,分秦始皇《颂诗》和二世《诏书》两部分,共计447字。

1993年底始复制,翌年9月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筑就琅琊台后,在台顶立石刻,颂秦功业。始皇三十八年(前209年),秦二世巡至琅琊台,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历经风雨剥蚀,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作《书琅琊篆后》,记其登琅琊台所见:“今颂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具在。”清顺治年间,诸城知县于琅琊刻石南面刻“长天一色”四字,著名而隐其姓。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熔铁束之。道光年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知县毛澄筑亭覆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4月间,一次大雷雨过后,碑石散失。

1921~1922年,诸城视学王培祜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碑石凑合。后残石被移置诸城县署,1950年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残石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现存碑文13行,86字,李斯书,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中国现存最古刻石之一,堪称国宝。

东皂户商代文化遗址位于琅琊镇东皂户村东南角,中心为一高埠子,当地群众称为“金堌墩”。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10米,文化层厚1.1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蚌片,曾出土石铲、石斧、

石凿、石镰、灰陶罐、铜镞、铜削等文物。遗址保护良好,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子兰炮台位于琅琊台前的琅琊港北岸,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它是今胶南市境内三个古炮台之一,是古代重要的海防军事设施。古人在这里设炮台,足见琅琊台和琅琊港古时军事地亭子兰古炮台位的重要。

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是1997-04-29在安徽省滁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西路1号。

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100152627427U,企业法人王德洲,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铜精砂、铁精砂、金、银、硫、微晶玻璃、建筑板材、有色金属、钢材、粉末冶金及制品、机油的批发零售;尾砂的开发、加工、销售;房屋租赁;总公司所属各单位的经济往来及资金余缺调配;商品房销售,房地产开发(凭资质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81642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1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对外投资9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